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2 / 3)

有一次,英國上院議員裏德在一篇演講將近結束時,聽眾都很認真地望著他,都在傾耳聽著每一個字,但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的椅子腿斷了,那個人跌倒在地上。如果這時演講的不是像裏德這樣靈巧的人,恐怕當時的局麵會對演講產生一些破壞性的影響。聰明的裏德馬上說:“各位現在一定可以相信,我提出的理由足以壓倒別人。”就這樣,他立刻就恢複了聽眾的注意,而那個跌倒的人也在別人善意的笑聲中,找到了一個新座位。

這個故事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恰到好處的幽默能夠使雙方都從窘迫的情形中脫身而出,裏德就是依靠這一點化解了演講中的尷尬局麵。

如果我們麵臨不好回答的問題,而又不能以“無可奉告”進行簡單說明,不妨找一個大家都能領悟的笑話來說,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1972年,在美蘇最高級會談前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向基辛格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程序性問題”:“到時,你是打算點點滴滴地宣布呢,還是傾盆大雨地、成批地發表協定呢?”

生活離不開交流,交流必然會產生或融洽或對立的話題,一旦身處窘境,麵對無禮要求時,就像站在懸崖上,前麵是深淵,後麵是追兵。此時婉言拒絕或擺脫便成了我們必須精通的一種說話方式,而靈活的頭腦和幽默的談吐可以讓我們突生翅膀,順利飛躍到高處,擺脫進退維穀的境地。

基辛格沉著地回答:“你們看,他要我們在傾盆大雨和點點滴滴之間任選一個,無論我們怎麼辦,總是壞透了。”

他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一字一板地說:“我們打算點點滴滴地發表成批聲明。”在一片輕鬆的笑聲之中,基辛格解答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禮儀點睛

在交際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欲言又止或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那麼這時該如何處理呢?這裏有些建議可以幫你解決困擾而又不失禮節。

1.聆聽,當然聆聽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細聽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真正的含意。

2.停頓,在對話之間,有時說,有時聽。

3.給予對方感同身受的安慰。

4.轉移話題。

)第四節 麵對奚落,水推舟巧應對

當別人挖苦你、譏諷你的時候,你可以用語言作為“護身符”,築起防衛的堤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來者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且有禮地回敬對手。

20世紀30年代,一次丘吉爾訪問美國時,有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咬牙切齒地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丘吉爾微微一笑,平靜地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

如果對方來勢洶洶、盛氣淩人,前來指責辱罵你,而你確信真理在手,則應保持藐視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讓他盡情地發泄個夠,而不予理會。

假如有人衝著你橫眉豎眼,惡語中傷地罵道:“你這個人兩麵三刀,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沒門!”如果你心中無愧,完全不必大發雷霆,倒不妨解嘲地反詰:“哦!是真的嗎?我倒要洗耳恭聽。”然後誘使謾罵者說下去,直到對方找不到言辭了,你再“鳴金收兵”。在這種情況下,你以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方式笑迎攻擊者,顯然比暴跳如雷、大動肝火要好。

假如有人以半真半假的口吻問:“你得了一大筆獎金,‘發財’了吧?”如你避實就虛地回答:“你也想嗎?咱們一塊來幹吧。”語中帶點兒陽剛銳氣,別人再問,也不大好意思了。

假如你剛被提拔到某領導崗位,有人對此揶揄道:“這下子你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了吧!”你聽了不必拘謹,可一笑了之:“是這樣嗎?你算得這樣準?”用這種不卑不亢的應酬方法,立即便能使對方語塞。相反,你過於計較,說出一大堆道理,倒顯得太認真,反而適得其反。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詞,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一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

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若能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回答,往往能化險為夷。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難堪的局麵消失在談笑之中。

禮儀點睛

社交場合碰到別人的不恭言行,還真不能發作,但憋在心裏也不好受。海明威曾說過:“告訴他你不高興,但在話中別出現‘不高興’這個詞。”把表示不滿的語言的感情色彩淡化一下,讓對方知道你不高興,又不至於破壞社交場合的氣氛,是個不錯的方式。

)第五節 麵對故意“捉弄”,切莫大發雷霆

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會有一兩個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有心事時共同分擔,有快樂時共同分享。當然,好朋友之間開起玩笑來也就可能肆無忌憚。因為大家知根知底,所以相熟的朋友往往會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有時,為求效果逼真,他們還會事先“串通一氣”,對某個人進行大肆捉弄。

不少人就在這種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損友”捉弄,急怒攻心,一時失態,輕則讓場麵尷尬不已,重則朋友反目,自此不相往來。相信這些情形都是人們不願意麵對的,所以當真的出現被人“捉弄”的情況時,唯一的選擇隻能是隨機應變,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加以應對。

1.被你的朋友捉弄時,切忌當場失態,大發雷霆,或者事後反目成仇。無論怎樣,都要保持冷靜,隨機應變,一定能想出辦法來化解尷尬。

2.如果不能判明這是不是“圈套”,或者一時間無法證實消息的可靠性,應以不變應萬變,坐在一旁,靜觀其變。

3.如果已意識到不幸中了他們的“詭計”,失態又失禮時,我們可以順勢說一句:“怎麼樣,我的演出夠賣力吧?好了,現在本人鞠躬盡瘁,退場讓賢了。”兩句話,就讓自己順順利利地下了台。

小張和小王結婚,一群朋友前來祝賀,酒過三巡,朋友們喝的都有點兒多,因為都是年輕人,所以也就開始無所顧忌地鬧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