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還在苦思,劉銘繼續閱覽下一道題。
最後一道是詩賦,對於這個題目,劉銘很拿手,十分快速的看了看題目:“楚國圖騰為鳳凰,有百鳥朝鳳之說,鳳凰飛躍九州,具備浴火重生的頑強意誌。如今,作為以神鳥為圖騰的民族後裔,請作詩賦一首,稱讚鳳凰。”
劉銘提筆,無字天書上飛快的搜索這關於鳳凰的詩歌,正想提筆,可是腦海中仔細思考後,又重新慎重起來。
題目看起來平平,除了利用圖騰,加強了楚國凝聚力外,其實還包括了其它意思。戰國時期的楚國的確是以鳳凰尾圖騰,可是如今楚國也借用,這就加強了楚國文人的凝聚力,和一種歸屬感;同時白鳥朝鳳,鳳凰的高貴之意不言而喻,加強了文人的榮譽感;飛躍九州,更是代表某些人的崇高誌向,一統九州,想統一天下,這可是大目標;浴火重生,更是堅強不屈,堅韌不發的戰鬥意誌。現在再作詩,如何能切合這題目的本意,恐怕已經不是童生考試寫詩那麼簡單。
不過想通了這些,劉銘已經有些著落,在腦海中思索,突然,無字天書上的一首詩文引起劉銘注意,仔細審閱後,劉銘開始提筆:
《鳳凰台》
亭亭鳳凰台,南對西益州。
蜀地今寂寞,鳳聲亦悠悠。
劉銘寫的與原文有些不同,為了更好的切合實際,略微有些刪改。而詩文開篇切合楚國圖騰,又富有文采,才氣一躍五寸,有出縣之勢。
密切注視著此處情況的周仲陽輕聲道:“開始寫詩了。”其餘幾人也是仔細感應著官印上躍動的才氣。
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
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
此刻借詩文表明忠君思想,才氣繼續上湧,達到一尺三寸,有‘出縣之資’。
恐有無母雛,饑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飲啄慰孤愁。
再次表明心跡,才氣繼續上漲,逼近‘達府’。
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
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
竹實就是竹米。竹不常開花,結實尤難,所以珍貴。傳說鳳凰非竹實不食,見《詩·大雅·卷阿》,非醴泉不飲,見《莊子·秋水》。引用典故,同時表明鳳凰高貴,繼續切合題意。此時才氣繼續上湧,達到二尺七寸。
所貴王者瑞,敢辭微命休。
坐看彩翮長,舉意八極周。
八極周,周遊八方極遠之地,再次吻合題目,才氣一躍三尺一寸,過了‘達府’,已經‘鳴州’。
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
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
瑞圖乃是符命,相傳“黃帝遊洛水之上,鳳凰銜圖置帝前。帝再拜受圖。”此處表明鳳凰的名正言順。
劉銘潤了潤筆,繼續寫道:
再光一統業,一洗蒼生憂。
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此時才氣一躍,當‘強盜何淹留’一出,詩文成鎮國之勢!而周仲陽的官印上也是淡紫色的熒光寶氣環繞。引人感歎。
作為一縣之令,教化之功考核就是憑借官印上的文氣共鳴,上次劉銘天資童生是激發了綠色寶氣,而這次,淡紫色的熒光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