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考監生試(1 / 2)

劉銘手裏捧著《禮記》這本書,仔細研讀,同時發揮奇效的還有那無字天書的拓印功能。

《禮記》,是作為科舉考試中一部重要的典章製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大儒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大學士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在東晉時期已經失傳。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劉銘現在手裏捧讀的《禮記》。

劉銘文宮內的無字天書頁碼上開始飛快的複製:“《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劉銘現在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確,禮記雖然可以複製在劉銘的無字天書上,但是理解和融會貫通又是一大難題,而作為在監生試上考的比較重要的一塊,劉銘為了獲得好成績,必須好好努力。

夏去秋至,轉眼之間,如今已經入秋時分。

吳門縣,此時的周仲陽感覺不到絲毫涼意,一臉嚴肅。下方乃是從揚州鄱陽郡回來的楚國細作。

“你可探聽清楚?鄱陽郡內囤積大量軍事物資?而且大量吳國水軍往鄱陽湖方向聚集?”周仲陽聲音嚴肅。

吳國鄱陽郡臨近楚國豫章郡和廬陵郡。擁鄱陽湖,有著吳國軍隊中最精銳的水麵部隊。

那細作點了點頭:“稟大人,確實如此!”

“那孫大人,趙大人怎麼看?”周仲陽語氣沉穩的問道。周仲陽兩冊赫然坐著縣丞趙景唯和主薄孫寧。

劉銘經過這幾個月的背誦,將《禮記》這本書領悟透徹,相信應對接下來的監生考試,不成問題。於是懷著愉悅的心情,拆開了那趙小姐與其來往的信。

在劉銘看書的日子裏,與趙小姐書信往來可是其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不過這次...讀完信後的劉銘有些傷感,知道趙清彤已經走了,前往荊州的南陽郡。

在來往的信中,幾次交談後,趙清彤稱呼劉銘為‘呆子’,這劉銘倒是喜滋滋的。信中劉銘了解到,此次趙清彤前往揚州,是來接回她在吳門內的奶娘,甚至在觀看童生交流會之後還多留了些時日。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這趙小姐在對劉銘的依依不舍中回往南陽郡。顛簸的馬車上,那顰兒笑著對趙清彤道:“小姐,小姐,哈哈,怎麼還望著那個地方?懷春了哦...”

“小妮子,叫你笑我....”

劉銘有些失落,看完信後走出門外,呼吸下新鮮空氣放鬆心情。心裏想到:放心,到南陽我會去找你的。

今日,吳門縣裏又多了一絲緊張的氣氛,天還蒙蒙亮,不少人家已經是燈火通明,清晨的街道上不再是隻有早起的商人,小販和趕集的人群,一身儒袍的童生和隨行的人員也成為了早起人群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此刻家中的劉銘已經洗漱完畢,剛剛吃完吳姨準備的早餐,就帶著左童一起前往吳門縣學宮院進行考試。

學宮院外,等到劉銘趕到地點,雖然清晨時分,但是早已人滿為患。好在劉銘在這裏名氣頗高,沒有像其他童生那樣,耗些力氣才能擠進門前。

在衙役的隨身包袱檢查下,劉銘進入了學院內部,左童隻能送到門前,注視著劉銘進入學宮院的後院。

學宮院的後院作為秀才科舉的地方,平時除了打掃外,一般很少有人能夠進入這裏。

劉銘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麵寫著“天甲辰一?”,然後背著裝有筆墨紙硯的書箱慢慢尋找。

考房的格局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屋子,那相對的窗口之間還用掛簾擋住,甚至在開考之後,主考官會借助官印的力量將每個窗口進行屏蔽,這樣能很好的防止童生之間的作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