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少年(1 / 2)

話說徐歸範率兵從東北方向驅逐黃巢,而陳岩的九龍軍則從西南方向進行驅逐。

九龍軍埋伏在建州城外,不敢輕易殺進城內。陳岩派了兩個心腹便裝潛入了城內打探黃巢軍隊的消息。探子回來萬份惶恐,說,黃巢的軍隊正在城內集結,殺氣很重。陳岩心想,難道九龍軍前來救援建州的消息走漏了,看來和黃巢的生死一戰在所難免了。陳岩問探子,黃巢有多少人馬?探子回話,幾萬,哦不,有十幾萬。陳岩當下決定破釜沉舟,便傳令,說黃巢匪軍正準備攻打汀州,我們就埋伏在建州城郊外,待黃巢率軍出城時,勢必殺他個措手不及。果真,不到半個時辰,黃巢領著他的千軍萬馬出了建州城,行至郊外,突然兩旁響起一片搖旗呐喊聲。黃巢問部下,去看看,這是哪兒來的伏兵,建州城的守軍不是已經被我們殺光了嗎?部下騎馬飛奔向伏兵殺過來的方向,定睛一看那搖晃的軍旗,回來報告黃巢,說是汀州的軍隊。黃巢說,哈哈哈哈,好一個不怕死的汀州,自身難保了,還敢來解救建州。又問,他們有多少人馬?部下回到,不到萬人。黃巢又笑道,小小的汀州竟然隻有區區幾千人的兵馬,還敢來跟我黃巢作戰,真是自不量力。你帶上義軍一萬把伏兵攔截於此,其餘的義軍隨我向福州方向行進。記住,甭與這些鼠輩糾纏,稍稍接觸,即可撤離,然後與我會合,進攻福州。於是黃巢部將領命後,與陳岩的九龍軍廝殺了半個時辰,並假裝戰敗撤軍了。

九龍軍見匪軍棄城離去,感到莫名其妙。陳岩擔心匪軍是要攻打汀州去了,就帶著九龍軍追了一段路。當發現匪軍並非朝汀州方向撤離,而是福州方向的時候,陳岩這才下令窮寇莫追。徐歸範和陳岩所率領的兩支軍隊歡呼雀躍,都認為是自己趕跑了黃巢的匪軍。之後,徐歸範留守建州城,陳岩則回到汀州。九龍軍被朝廷授予義寧軍的番號,駐守於黃連鎮,朝廷朝廷以陳岩守土有功,任陳岩為鎮將,設置戰鼓和號角,賜贈牌匾和軍印。此時的建州城混亂不堪,朝廷隻好任命徐歸範為建州刺史,進行善後工作。而之後,那黃巢兵臨福州城,駐守福州的朝廷軍隊被起義軍打得七零八落。當時的福建觀察使兵勢薄弱,庸懦無能,寫奏表上報朝廷,請求前往汀州求援,命陳岩為團練副使,率部抵抗黃巢。陳岩於是率領義寧軍進軍福州,再次和黃巢的義軍正麵作戰。黃巢擁兵數十萬,陳岩自然難以把福州收複。好在黃巢野心極大,區區福州根本滿足不了他。在福州停留了月餘,義軍備足了糧草,掠夠了軍餉,黃巢便拔隊南下,進軍廣州。於是,再次極其幸運地,陳岩率義寧軍順利地進占了福州。之後,陳岩就向朝廷推薦自己,成為繼任福建觀察使。最終,陳岩得到了朝廷的任命。

時間一晃五年過去了。五年來,發生了很多天下之事。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在各地的藩鎮乘機做大做強。而黃巢之亂以後的唐朝更是出現了“極目千裏、無複煙火”的局麵。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紛起抗敵,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得以建立。

當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沿著東南海岸線往南行進。到了唐乾符六年九月的時候,黃巢攻占了嶺南地區最重要的城鎮廣州。黃巢走到這裏,已經不好意思繼續往南了,再往南就是不毛之地了。於是黃巢決定在廣州安養生息,伺機反攻關中。經過大約兩個月的休整,黃巢在這一年冬天率領大軍北伐,自號“義軍都統”,並發表文告,宣布即將打入關中。義軍擁眾數十萬,從桂州出發,乘大筏沿湘江順流北上,攻克潭州,又下江陵。本欲乘勝進兵中原,直趨關中,但至荊門為唐兵所敗,乃轉而東進。於廣明元年五月攻信州。七月,自采石飛渡長江。黃巢渡江後以破竹之勢跨越淮河,於十一月占領東都洛陽。進軍途中,義軍“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沿途群眾紛紛參加義軍,眾達百萬。原來,在反攻的過程中,黃巢雙管齊下,一邊真刀實槍攻城池,一邊不遺餘力的打民心戰,散布不利於朝廷的輿論。黃巢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綱紀紊亂,朝臣與宦官勾結,賄賂公行。黃巢還在所管轄的城鎮,宣布義軍禁令,禁止刺史廣殖財產,縣令犯贓者全族處斬。因他所指責的都是當時極弊,深得群眾擁護。黃巢在東都並未久留,隨即轉旗西指,於年底突破潼關天險,最後攻下了京師長安。唐僖宗南逃成都。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即位於含元殿,國號大齊,改元金統。中和二年九月,黃巢手下的大將朱溫變節降唐。中和三年五月,黃巢退出關中,入河南。黃巢驍將孟楷率萬人奔襲蔡州,唐節度使秦宗權迎戰敗北,遂歸順了義軍。中和四年,黃巢軍仍是勢力強大。中和四年二月,黃巢圍攻陳州數百天,卻始終未能攻克。於是黃巢從陳州周圍撤軍,退至陳州北的故陽裏。五月,連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黃巢軍從中牟北汴河王滿渡口渡河時,被乘勢襲擊,義軍大敗,死傷萬餘人。義軍損失慘重,黃巢率殘兵敗將向東北逃去。這時又遇大雨,黃巢隻收集散兵近千人,冒雨東奔兗州。六月十五日,黃巢與唐軍“殊死戰,其眾殆盡”,與其外甥林言走至泰山狼虎穀的襄王村。關於黃巢的最後結局,千年來卻眾說紛紜。令人疑惑的是,在記述唐代的正史中就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一說黃巢是被他人所殺,另一個卻說是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