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世沒有上過學,但金鳳憑借生活積累的常識猜測到,自己目前所處的朝代是唐朝,而且是末年。皇帝姓李,世道卻亂,沒有多少人聽皇帝的話。丫鬟小青的話更是讓她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值得慶幸的是,來到這個世界一年多的時間,今生的金鳳可以獲得知識這個奢侈品。大部分閑暇的時間,金鳳就一個人躲在房間裏,廢寢忘食地看書寫字。她需要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了解,她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
對於這個世界,對於閩地這個地方,金鳳從書籍中看到了千年來的變化。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閩地原本隻是住著土著人的蠻夷之地。漢朝以前,北方中原人都把周邊偏遠區域的土著居民稱為蠻人。後中原人與蠻人交往頻繁,就自稱漢人,以示區別。土著人既不種地也不放牧是一個少有的從不馴化土地的民族,幾萬年來他們隻滿足於大自然所賦予他們的一切。閩地的土著居民在曆史上被稱為閩人。古代的閩人分為七族,有七個部落,所以有七閩之稱。古閩人是拜蛇為祖先的,故“閩”字為門中有蟲,“蟲”的本義就是蛇。到了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滅掉後,越國國民遷居到了閩地。越人的祖先發明了水稻,所以信奉蛙神。越族人入閩後就與七閩土著發生融合,閩越族由此形成。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無諸自立為閩越王。後來,秦始皇占領了閩地,無諸在閩地的王號就被廢掉了。漢人進入閩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值得一說的是,那些進入閩地的漢人都是中原被流放的罪犯。雖說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這畢竟為閩越族漢化創造了條件。秦亡漢興的時候,秦人的後裔逃到了閩地。之後在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統治閩地的時候,又有江南漢族居民進入閩地。到了西晉末期,中原動蕩,永嘉之亂,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林、陳、黃、鄭、胡、何、邱、詹。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衣冠南渡、八姓入仙”。這一批批的漢人開始了與閩越族之間文化的相互影響和融合。終於經過幾百年時間融合演化,到了隋唐的時候,閩地的漢人終以壓倒多數的板塊遷移方式使漢語占有主導地位,最終取代閩越語,形成延續至今的閩南語、閩北語。由漢人崇拜龍圖騰,無法接受對蛇的崇拜,但又不敢違背閩人的圖騰信仰,所以引入了“小龍”的說法,漸漸把普通的真實的蛇衍變成了高貴的虛假的龍。閩地的居民於是也逐漸用龍代替蛇作為圖騰崇拜。唐朝末年,兵禍不息,民不聊生,農民紛紛起義。而閩地,地處大陸東南一隅,遠離中原。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消息傳播不夠靈通,再加上當地老百姓比較安分守己些,閩地並沒有農民起義的事件發生。經常有逃避戰事的北方人進入閩地,但閩地並沒有成為北方人民避亂南遷的樂土多久,因為北方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因不敵朝廷,率軍南下攻進了閩地。黃巢就是這個時候率兵南下,而陳岩就是這個時候趁機當上了福建觀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