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通常在50歲左右,是中年向老年過渡的階段,也是生理和心理上比較明顯地呈現衰老過程的一個起點,這是人在一生中一個變化比較劇烈的時期。有人把更年期比作“多事之秋”,不是沒有道理的。
更年期的主要表現是大腦功能的某些方麵開始衰退,內分泌係統功能全麵下降、分泌減少、記憶力減退、知覺遲鈍、動作緩慢,特別是性器官和性功能衰退。然而,這種變化過程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緩慢而不顯露的,可以通過植物神經係統的調節和代償。以及相應的行為來適應。但是,有些人的變化卻較快而突然,以致植物神經係統不能很好適應,而發生各種功能紊亂。在這種情況下,人對各種細微的軀體疾病和社會心理的刺激都比較敏感,容易焦慮、緊張和煩惱,成為更年期的心理特點。
女性更年期的症狀要比男性明顯得多,主要是由於激素缺乏的緣故。因為女性的卵巢在這時開始萎縮,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等內分泌器官功能失調,因而出現月經周期紊亂或出血過多;大腦功能失調,興奮和抑製過程不平衡;植物神經紊亂,血管收縮和舒張不穩定,陣發性全身發熱,麵部潮紅;伴有耳鳴眼花,頭痛眩暈,心悸胸悶,手足出汗,關節疼痛等不適。有時還出現失眠、多夢、感覺疲勞、肢體麻木、肢端感覺異常等情況。因此,情緒波動而不穩定,焦慮加重,好借故生事,多疑,抑鬱,好爭吵,常因小事而衝動,絮叨多語,無名發火,甚至有癔症樣發作。
如果以往有心理創傷,或操勞過度,或有神經症者,那麼,更年期的這些生理反應會更加明顯,進而可能導致更年期抑鬱症。這種人總習慣於想一些不愉快的事,回憶是灰色的,將來是茫茫然。有的人對既往某些行為的不慎,過分自咎自責,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因此,對更年期抑鬱狀態需要給予足夠重視。
更年期的心理衛生,實質上是和前幾個發展階段的心理狀態分不開的。但這一時期仍有其特點:除適當的注意軀體健康的維護外,心理上的加工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保持家庭環境的穩定和社會責任感,使心情舒暢;正確認識疾病和各種功能性不適感覺,根據個人的體力和腦力去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等。體育鍛煉也很重要,既可減少衰老降臨的意念,又能提高青春尚在的信心。總之,要使生活充實豐富、精神振奮,就要保持必要的社會活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加新友誼和交往,而勿使自身孤獨內閉;要充分地自我肯定;適當地從經驗、判斷力及成熟性等個人品質方麵,給予較好的評價;正確地麵對過去,樂觀地看到將來,加強集體觀念和堅定信仰,把生活環境中的危機感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抵禦更年期內外環境不利因素的侵襲,從而平安地度過這“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