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控製你的不良情緒——做好脾氣的自己(3)(2 / 2)

很多人喜歡對痛恨的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或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結果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最後對別人采取報複行為,傷人又傷己。

苗苗姐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程明和王安是最好的朋友。兩人是同一個村子的,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起以優異的成績同時從所在的農村小學考入一所重點中學的初中。

在初一時,程明和王安被分在不同的班級,兩人的成績在班裏總是名列前茅。雖不同班,但兩人經常在一起玩,放假時也一起相約回家。然而,這一切都在初三時兩人同時考入同一個尖子班、住在同一個宿舍後,發生了巨大變化。程明覺得學習壓力很大,尖子班裏人才濟濟,幾次考試成績都落後於別人,而王安卻很聰明,他的成績很出色,總是排在班裏前幾名。

程明一看到王安就很氣憤,心裏像燒了一團火,有時感覺王安對他說話高高在上,心裏又是一陣憤恨,甚至最後發展到隻要王安跟他說話,他就很厭煩。

在進入尖子班後,程明和王安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妒忌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會傷害別人,也會殃及自己。有時候考試時,程明還沒來得及檢查試卷,看到王安起身提前交卷,他也等不及了,要麵子的他一心趕在王安前麵第一個交了卷子。

沒想到成績下來後,程明竟然不如王安。老師還經常在班裏表揚王安,一念分數,程明就如坐針氈,望著王安那洋洋得意的樣子,他就一肚子火。

程明暗地裏把王安當做競爭對手,為了趕上王安,他每次考試前都熬夜學習,原本想這次總能超越王安揚眉吐氣一把了,但是成績一公布,總是落在王安的後頭,每門科目都不如王安。此時,程明越加心灰意冷,巨大的落差使得他深感自卑,覺得低人一等。他越來越沉默寡言,性格變得更加孤僻。最後,程明實在受不了內心的折磨,深夜持刀行凶砍傷了王安。

程明的衝動行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仇恨能毀掉一個原本優秀的人,程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我們怎麼克服妒忌和仇恨的心理呢?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充滿自信。不要總拿自己的不足跟別人的優點去比較。缺乏自信心的人總喜歡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且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容易刺激他們的妒忌心理。因此,我們要建立自信,知道自己也有優點,也有為自己驕傲的資本。當我們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麵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更有利於他們塑造自我,這才是真正值得別人豔羨的本領。

其次,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假如你覺得同學比你優秀,那麼你也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苗苗姐有這麼個故事講給你聽:

川端樸樹是日本鐮倉時代最有名的武士。年輕時,他跟隨師傅學習劍道,由於技能、經驗和心理尚缺火候,他常常敗在師兄弟的劍下。他試圖依靠詭計反敗為勝,但無濟於事。一天,師傅把他叫進屋,用劍在他麵前畫了一條直線:“樸樹,怎麼樣才能讓這條線變短?”樸樹沉思了許久,也沒悟出答案。日薄西山時,師傅又來問他想出答案沒有,樸樹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沒有。師傅沒說什麼,隻是提起劍在原先那條線邊上畫了一條更長的線,相比之下,原先那條線頓時短了許多。

師傅在他麵前畫的兩條線,蘊涵著一個深刻的道理:線的長短是相對的,是在比較中顯現出來的。原先的那條線,隻是別人的線,你無法決定它的長短,不應該也沒有必要把目光和精力過多地投放到別人身上。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最重要的不是考慮如何讓別人變短,而是如何讓自己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