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認識自己的人格魅力——做最好的自己(3)(3 / 3)

可見,從眾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當個體在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就會在認知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進而在行為上努力與之趨向一致。

從眾心理容易影響我們的判斷。總是跟著別人走,我們的腦子不多作思考,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思維懶惰,這樣對我們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我們要盡量避免這種心理效應的負麵作用,遇事多動腦筋,迫使自己經常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多自己著手去解決問題,減少依賴心理,這對於我們培養創造性精神很有好處。

11.杜根定律:表現出超凡的自信心

有一個家裏非常貧窮的小女孩,很早失去了父親,和媽媽相依為命,到了18歲她還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她感到很自卑。她18歲生日時,媽媽給了她20元錢,讓她給自己買一份禮物。她來到商店,看到許多漂亮的頭花發飾。她喜歡極了。

這時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但她看到標價是16元時,就說我買不起,不試了。可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姑娘看到鏡子裏的自己,驚呆了,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美麗!她毫不遲疑地買下了。她的心裏無比陶醉、激動,轉身就往外跑。這時,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爺爺和她撞了一下,但她卻無暇顧及,匆匆離去。

女孩走在馬路上,她感到今天所有的人都投給她驚訝的目光,仿佛人們都在說“這個漂亮的女孩是誰家的啊?”

女孩心花怒放!她想用剩下的錢再給自己買點兒東西。一進商店門,剛才和她相撞的老爺爺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想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小女孩驚訝得恍然大悟。

一朵頭花給小女孩心裏帶來了天壤之別的感覺,這是頭花的魅力嗎?不是,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美國橄欖球聯合會前主席杜根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說法: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沒錯,自信心是一個人能力的支柱。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無法指望他能夠幹出實質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開一個人生命潛能大門的鑰匙。沒有自信心,就無法開發人的潛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長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誌品質。

那麼,我們怎樣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呢?

首先,讓自己變得優秀。具備學習能力的人通常都很自信,反過來也一樣,真正自信的人通常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麵對挑戰的時候他們不會怕,不會心虛,因為他們知道“什麼都難不倒我,我怕什麼”。

第二,與人交流溝通時,不要回避,要正視別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傳遞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膽怯、恐懼;躲避別人的眼神,則折射出陰暗、不坦蕩的心態。正視別人等於告訴對方:“我是誠實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歡你。”因此,正視別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示。

第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行走的姿勢、步伐與其心理狀態有一定關係。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是情緒低落的表現,是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過來,通過改變行走的姿勢與速度,有助於心境的調整。要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應比一般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