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的性格十分獨特,具有通常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通常才子所不具備的童心。然而,麵對生活中一係列的風風雨雨,錢鍾書的童心也不得不跟著變得蒼老。雖然他的才氣仍然不減當年,但他的熱情與欲望卻在逐年遞減,錢鍾書也一度開始沉默。

在許多年間,錢鍾書似乎都沒有什麼新的作品問世,因為他此時已經放下了手中犀利的筆,開始由創作走向研究,用大半輩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為世界文化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錢鍾書潛心讀書研究,不好拜客訪友,也討厭、憎恨別人的拜訪。有時有客人來,他常常以病謝客,積函也多不作複。因此,在人們心目中,錢鍾書的形象也越加變得撲朔迷離,如雲中之龍,見首不見尾,時露一鱗半爪,令人想象、神往。其實,錢鍾書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虛,而是惜時如金,不想浪擲光陰於交遊,此其一;甘於寂寞,不求聞達,此其二。

錢鍾書在研究方麵的涉獵廣泛與博聞強記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報道都說他過目不忘,有著照相機一般的記憶功能。但說起他的文學成就,真正為人推崇的當屬《管錐編》。錢鍾書將自己一生的飽學之識都彙於一冊,將廣袤複雜的中西文化揮灑自如地連接與打通。

曾有人稱錢鍾書為文學寶庫、昆侖或大海。黃謹曾有言:當代學人,最不可思議者,當數錢鍾書。他不僅有著驚人的淵博和睿智,更有著無與倫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夠像魔術師一樣,把種種本不親和甚至相互排斥的東西,不落痕跡、天衣無縫地融和在一起。這種評價極有道理。

◎故事感悟

“他是20世紀的傑出知識分子和學者之一。他以廣博精湛的學識,給西方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錢鍾書先生的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品質:聰明、優美、善良、開放和謙虛。……我向這位偉人鞠躬致意,他將以他的自由創作,審慎思想和全球意識銘記在文化曆史中、並成為對未來世代的靈感源泉。”上麵幾句是國外著名政治家、學者對錢老的高度評價,也從側麵反映出了錢老淵博的學問,正是由於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才為人類曆史上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史海擷英

錢鍾書的少年生活

錢鍾書出生後,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按照慣例,錢鍾書便過繼給了伯父。

在剛滿周歲“抓周”時,錢鍾書抓到了一本書,因而取名為鍾書。

四歲時,伯父便教錢鍾書認字,六歲時被送入秦氏小學。不到半年,就因為一場病,伯父讓他待在家不再上學。後來進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幹脆自己教鍾書。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給一個銅板讓他去買酥餅吃,給兩銅板讓他去看小人書。

錢鍾書經常跟隨伯父去伯母的娘家玩,那裏有一個大莊園。錢鍾書貪玩,耽誤了一些功課。伯母娘家人還都抽大煙,總是半夜吃夜餐,生活無規律。一回來,父親見錢鍾書染上了許多壞毛病,很生氣。但他卻從不當著其他孩子的麵罵錢鍾書。

11歲時,錢鍾書考取了東林小學,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盡管父親負責他的學雜費,但其他開支無法彌補,沒有作業本,他就用伯父曾釘起的舊本子;筆尖斷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

14歲時,錢鍾書考上了桃塢中學。此時,父親在清華大學任教,對錢鍾書的作文始終不滿意,他從此用功讀書,閱讀了大量的書,漸漸可以代父親寫信、寫詩,父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文苑拾萃

閱 世

錢鍾書

閱世遷流兩鬢摧,塊然孤喟發群哀。

星星未熄焚餘火,寸寸難燃溺後灰。

對症亦知須藥換,出新何術得陳推。

不圖剩長支離叟,留命桑田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