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灰狼事件的負麵效應(1)(3 / 3)

比較起來,屁股是駱駝身上非致命部位,抓破了咬傷了,有點疼痛而已,不會危及生命,也不會落下殘疾。當灰狼爪子抓住後駝峰的一瞬間,駱駝王子本能地拚命往前躥躍,高速運動中灰狼的噬咬功能大打折扣,尖利的犬牙隻咬破了一層皮。劇烈的顛簸中,灰狼被從後駝峰上甩了下來。照理說,這個時候,駱駝王子可以趁這個機會加快奔逃速度,拉大彼此的距離,加大逃生的可能。可是,實際發生的事情恰恰與我想象的相反,駱駝王子掙脫灰狼的撲咬後,扭轉脖頸朝滴著血的後駝峰瞄了一眼,身體立刻就嚇軟了,變得像踩在棉花上行走一樣,深一腳淺一腳,步履蹣跚,一副馬上要倒下去的樣子。

我曉得,駱駝王子根本沒受什麼傷,而是被嚇成這副樣子的。很多時候,精神垮了,身體也就跟著垮了。

幸虧這個時候,光脖子首領和其他三匹成年駱駝已經趕到,出現在駱駝王子和灰狼麵前。灰狼被迫停了下來,蹲在路邊一塊岩石上,長長的舌頭舔咂唇齒間的駝毛和血絲。

一個跨入青春門檻的生命,第一次單獨麵對困境,有時也會靠攏就在附近的成年獸,希冀能得到幫助。每每這個時候,明智的成年獸,不會大包大攬,不會越俎代庖,當然也不會袖手旁觀,而是有節製有分寸有限度地伸出援助之手,既幫助青年獸擺脫困境,又不讓其產生依賴思想。我曾在西雙版納密林裏親眼目睹母雲豹是如何幫助陷入困境的青年雲豹完成第一次單獨狩獵的。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一隻黃褐色母雲豹和一隻灰黃色青年雲豹鑽在大青樹茂密的葉子間,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一頭馬鹿從竹林裏鑽出來,搖晃著頭上新長出來的鹿角,慢慢朝大青樹走來。青年雲豹用前爪推搡母雲豹,傳遞獵物出現的信號。讓青年雲豹頗感意外的是,母雲豹睡著了,豹眼緊閉,胸脯有節奏地起伏,身體軟綿綿地晾在樹枝上,睡得好香啊,嘴角溢出一線唾液。青年雲豹已經一天沒吃到東西,早就饑腸轆轆餓得眼睛都發綠了。它伸過嘴去在母雲豹的臂彎上不輕不重地咬了一口,希望母雲豹能及時驚醒。奇怪的是,平時稍有響聲就會驚醒的母雲豹,此時卻睡得像隻死貓,怎麼也叫不醒。青年雲豹又不敢弄出太大的響動來,馬鹿生性機警,很容易給嚇跑的。馬鹿走到大青樹下,與埋伏在枝丫上的雲豹形成一條垂直線。母雲豹過去曾多次給青年雲豹做過示範,當自己與獵物處於上下垂直線時,是最佳撲擊時機,這時候照準獵物從高高的枝丫上出其不意地撲下去,既能把獵物壓趴在地,又能把獵物嚇得靈魂出竅,在獵物清醒過來之前咬住其脖子或喉管,就能將獵物置於死地。青年雲豹從未單獨狩獵過,心裏空落落的沒底,猶猶豫豫想撲又不敢撲。馬鹿一步步從大青樹下走過,垂直線變成斜線,再耽誤幾秒鍾,就要走出雲豹的有效撲擊範圍了。雲豹體重隻有十五公斤左右,雖沾著豹字,卻隻能算是中小型食肉獸,力氣與速度都有限,假如不能采用樹上埋伏突然襲擊的辦法,是無法製伏馬鹿這樣強健善跑的食草動物的。機會轉瞬即逝,過了這個村,再沒這個店了。

青年雲豹太餓了,饑餓的滋味實在不好受,隻有橫下一條心撲了下去。它或許想,它與馬鹿乒乒乓乓搏殺起來,母雲豹一定會從睡夢中驚醒,跳下樹來幫它共同對付這頭馬鹿的。青年雲豹下定決心撲跳時,時間已延誤了幾秒鍾,撲躥的技藝也欠點火候,落點本來應該選擇腰部中央的,結果卻落在馬鹿的屁股上。“撲通”,由於落點不準確,馬鹿並沒被完全壓趴在地上,隻是兩條後腿被壓得跪了下來。青年雲豹張嘴噬咬,咬不到脖子或喉管,隻咬得到鹿腰,馬鹿腰渾圓碩壯,咬不深咬不透更咬不穿,隻是啃破一點皮留下幾個齒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