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灰狼事件的負麵效應(2)(1 / 3)

馬鹿遭受自天而降的打擊,呦地狂叫一聲,驚跳起來,後肢起立,前肢騰空。青年雲豹在馬鹿背上無法抓穩,像坐滑梯似的滑了下來。馬鹿抖掉了壓在背上的重負,放下前肢,就想奪路逃命。要是聽任這頭馬鹿撒腿奔逃,青年雲豹想吃鹿肉的美夢便成泡影。它的豹爪從馬鹿屁股上滑落下來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摟抱住一條鹿腿,啊嗚咬住,再也不鬆口。馬鹿力氣大,拖著青年雲豹拚命往前躥跳。青年雲豹就像受刑似的閉起眼睛,任憑鋒利的樹枝拔脫豹毛劃破豹皮,死也不鬆口。

馬鹿朝前跑了二三十米,豹牙像釘子似的釘在肉裏,疼得慌,負重跋涉,也累得慌,絆在一根藤蔓上,咕咚摔倒在地。青年雲豹一麵仍緊緊銜住鹿腿,一麵從嘴裏發出嗚嚕嗚嚕的叫聲,呼叫母雲豹快來幫忙。它叫得嗓子都快啞了,母雲豹仍未出現。雙方僵持了一會兒,那馬鹿似乎精疲力竭了,身體軟綿綿地臥在地上,脖頸無力地歪耷下來,嘴裏湧出白沫,眼睛也絕望地閉了起來。青年雲豹咬著鹿腿須臾不敢鬆開,咬得久了,未免頰肌酸疼,頜骨發麻,難受得要死。長時間這樣下去,總不是個辦法,它想換個姿勢,哦,如果再往前躥一步,咬住細長的鹿脖子,很快就能將馬鹿咬得窒息。瞧馬鹿現在這個樣子,癱軟得就像一堆稀泥,大概已經喪失了求生意誌,此時鬆開嘴換個部位咬,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它這麼想著,鬆開咬住鹿腿的嘴,豹腰一弓準備往前躥聳。其實這正是馬鹿的金蟬脫殼之計,佯裝著半死不活無力反抗了,卻暗中積蓄力量,隻等天敵麻痹疏忽,便趁機逃之夭夭。青年雲豹鬆開牙齒的一刹那,垂死的馬鹿瞬間活轉過來,呦地吼了一聲,騰空躥起來,朝密林奔逃。青年雲豹怔怔望著馬鹿的背影,嗚嘔哀嚎了一聲,那是上當受騙的無窮悔恨,又是食物得而複失的無奈歎息。

就在這時,一道光影從大青樹上罩下來,穩穩落在馬鹿的背上,將馬鹿撲翻在地。哦,母雲豹及時地“醒”了,將逃遁的馬鹿重新擒獲。其實,母雲豹一直都是醒著的,之所以裝睡,是要青年雲豹經受獨立獵食的鍛煉。母雲豹撲咬技藝十分嫻熟,前爪按住鹿肩,後爪鉤住鹿腹,借著一股衝擊力很輕巧地將馬鹿側身翻轉在地,馬鹿抬起脖子想掙紮,剛好那根薄脆的喉管自動送到母雲豹嘴邊來了,不費吹灰之力,母雲豹就能將馬鹿收拾掉。可是,母雲豹隻是親吻似的用牙齒在馬鹿喉管上碰了碰,不僅沒有咬下去,一旋豹腰,還從馬鹿身上跳開去。馬鹿爬了起來,母雲豹繞到馬鹿麵前,齜牙咧嘴地嚎了一聲,馬鹿嚇得屁滾尿流,掉轉頭奪路而逃,嘿,剛好是在往青年雲豹站立的位置逃去呢。顯然,母雲豹用威嚇的手段將暈頭轉向的馬鹿驅趕回青年雲豹身邊,一定要讓青年雲豹獨立完成這場狩獵。

青年雲豹再次撲到馬鹿身上,雙方撕扭在一起,青年雲豹咬住了馬鹿的脖子,可惜它牙齒還不夠鋒利,力氣也不夠大,咬了好一陣也未能將馬鹿的頸椎咬斷。馬鹿馱著青年雲豹,不顧一切地鑽進一叢灌木。“哢嚓喇”,“哢嚓喇”,荊棘樹枝劃傷了馬鹿,也把青年雲豹從馬鹿背上拉扯了下來。馬鹿艱難地鑽出灌木叢,剛想撒腿奔逃,母雲豹已撲了上來,情人擁抱似的摟住馬鹿脖子,將馬鹿扳倒在地,當看到青年雲豹從灌木叢退出來,母雲豹又鬆開馬鹿,跳到一邊去,蹲在一塊石頭上,作壁上觀。母雲豹將馬鹿兩擒兩縱,等於非常明確地告訴青年雲豹:孩子,媽媽隻能幫你不讓馬鹿逃脫,其餘的事情要靠你自己去解決啦!青年雲豹沒有其他選擇,隻有繼續纏住馬鹿撲咬,又一番緊張激烈的搏殺,青年雲豹終於咬住馬鹿最脆弱最致命的喉管,馬鹿四肢抽搐,漸漸停止了掙紮。青年雲豹站了起來,抖抖身上淩亂的豹毛,威風凜凜地發出一聲嗥叫。

我發現,這一刻,青年雲豹臉上的稚氣消褪得幹幹淨淨,眼光變得深沉。我相信,這場驚險的狩獵,對這隻青年雲豹來說,意義非同尋常,不僅獲得了美味食物,鍛煉了撲咬技藝,最重要的是,克服了依賴性和恐懼感,明顯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充滿自信,為以後獨立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心理基礎。果然,半個月後,青年雲豹便離開母雲豹獨自闖蕩世界去了。

我當然不會愚蠢地認為,四匹成年駱駝應當像那隻母雲豹一樣,迫使駱駝王子獨自對付灰狼,把灰狼踢翻或趕走什麼的。食草獸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幫助子女擺脫困境。我曾在西雙版納密林裏看到過如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