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梅花降生遇高僧(2 / 2)

小姑娘看到後感到好奇,出來挨著老僧坐下,邊笑邊學著他的樣子。

隻見老僧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麼一個人在此?”

這姑娘聰明,不說自己是姑娘,隻說:“我是本家楊員外的兒子,今年十一歲,因為接連兩年天災,父母雙亡,附近也沒有親戚,平日裏孤身一人守著空房。”說完就嗚嗚的哭了起來。

老僧看著她心裏道:“好個孩子,秀美異常,隻怕是女扮男裝吧。”隻不說破。

微微一笑後說:“阿彌陀佛,貧僧自南邊來,恰在此經過,歇息片刻,既然小施主現在一人孤苦無依,何不隨貧僧到山中出家度日?”

小姑娘暗自尋思:“一人守著宅子遲早也會被人謀去,不如跟他一起修行先圖個溫飽也有個人照應。”當下就答應了。

老僧沒有回到南方,隻是帶著她找到附近一處大山中,砍了一些草木,搭了幾間茅屋,提了一個匾額在上叫做“靜庵齋”。

又選了一處無人耕種的荒草地,也不論土壤肥沃與否,不管是糧食蔬菜桑麻,統統都種。平日裏隻是種些花花草草,並不念經。

草屋後也被他種了一排排的果樹,到了秋季,果實成熟,老僧地下放著一個個竹編的籮筐,筐裏鋪上一層軟草,折幾根樹枝,向樹上投擲去,果實紛紛落在筐裏。

小姑娘被顯然被他的舉動吸引了,嚷嚷著要學,老僧微微點頭含笑。以後每年的秋收時節,隻見一老一少往樹上扔樹枝果實就紛紛的落下。

經過老僧種植的莊家,長的很豐盛,拿出來賣的價錢也比普通的高,除了每年的積餘,他都把多餘的施舍給了貧窮或者逃難的人。積餘的糧食蔬菜送完了,再自己下地種起來,依舊助人。

這個老僧並非俗家酒肉和尚,但是有一怪癖:不念經不頌佛,不化緣,不收徒。別人問他原因,老僧說:“我生平做事灑脫,不受人錢財,不慕功名,不貪美色,不修來世,但求今生。我這樣的人,何必頌佛念經。”

不久後關於他的好事的傳了出去,周圍的和尚紛紛都來親近,好借老僧的名聲在外私募銀兩。老僧平生最恨沽名釣譽騙人的人。

他見很多和尚都來投靠,也不驅趕,隻是立了一個規矩:

一是凡我門徒,不要化齋也不念經;二是白天下地耕種,晚上坐蒲團參禪;三是不得相互交流,若發一言,趕出山門。

那些和尚起初是想借著老僧的名聲,拜在他門下,可以打著他的旗號化些銀兩,現在看到如此清苦,一下子就走了一大半,隻剩下幾個有誠心的苦修和尚和小姑娘。老僧給小姑娘取了個法號“梅姑”。

從此以後,梅姑朝夕服侍老僧,因為得到老僧的親自教誨,文墨字句大有所成,加上天資聰慧,往往可以舉一反三。同時也學得一身暗器功夫。

時光飛逝,轉眼過了7年,梅姑已經十八歲了,她自想到:“我雖然是女兒身,如果假裝小廝在這裏混混度日,也沒什麼好結局,不如趁早出去,好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怎麼樣也比在這裏混日子好。”

一天,梅姑走到老僧麵前,跪下說道:“承蒙恩師收留,已經七年多。我覺得人的一身命數難定,如果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一生,豈不辜負了大好青春。如今梅姑要向恩師稟明,弟子想要出山做一個世間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