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的傍晚,卡爾·巴赫與老人一同乘船在寧靜的暮色中遠去。
數年後,卡爾·巴赫的《頌揚》聞名於世,1933年獲得了文壇上最高榮譽厄普頓文學獎,那個時候卡爾?巴赫剛離世不久。
獲獎消息傳進勒沃鎮,鎮長征求了托蘭國國王的同意,將其改名為巴赫鎮。又聽說卡爾·巴赫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於是,人們將卡爾·巴赫那家徒四壁、上雨旁風的小屋子改建成巴赫中學,就是當今托蘭國第一國際貴族中學;又將屋子前的老槐花樹取名為巴赫樹。那棵老槐樹是卡爾·巴赫唯一留下的寶貴的遺產;又將卡爾·巴赫常去的海邊建造成巴赫海濱公園,無論是遊人還是鎮上的居民均需要交錢參觀;又將卡爾在教堂裏所坐的專用凳子取名為巴赫椅,放在教堂的最前排,隻要誰坐在巴赫椅上麵,誰將來就會成為像卡爾?巴赫或德國作曲家巴赫一樣才華橫溢,名聲威望。
人們紛紛為孩子取名為卡爾·巴赫。一代又一代,叫的人實在太多,隻好加數字用以區分。例如,巴赫1,巴赫2,卡爾1,卡爾2。有時,他們會為名字爭吵起來,似乎是誰排前誰排後,排前的成功幾率就大些。
人們也紛紛讓孩子學起文學和音樂,長大之後要麼像作曲家巴赫,要麼像文學家卡爾·巴赫。
巴赫中學為卡爾·巴赫立了一塊石碑在校園中央,上麵刻著他的詩:
唯有
你是我避風港灣
你為我遮風擋雨
唯有
閃電為我拍照留念
雨為我洗滌心靈
雷為我喝彩鼓掌
唯有
彩虹為我花衣裳
青草為我便鞋
唯有
雲為我被褥
地為我床榻
唯有
海伴我
山陪我
唯願
我的歌聲為你歌頌
我的筆觸為你揮灑
我的愛為你獻上
以前,常聽見有人說“兒子,快拿著這些葉子,回家媽媽給你煮水喝,喝了之後,咱也得厄普頓文學獎,成大名人!大明星!”
所以,巴赫樹被人們摘的摘,剝的剝,砍的砍,挖根的挖根,扒皮的扒皮。枝繁葉茂的老槐樹早已支離破碎,凋零不堪,瘦骨如柴,幹枯衰敗。那血淋淋的肉體流出膿水與淚,還有無盡的唉哼。唯獨頭頂上的那棵枝子沒有人砍下來,或許太高的緣故吧,倒還算萬幸。清香淡雅的槐花早就不在。
如今老槐樹已被保護,然而,病入膏肓的他是否能生還,無人知曉。隻知道百年的他曆盡滄桑,卻仍沒倒下。
他在等什麼?是在等待卡爾的關愛?是等待生命的更新?還是在見證巴赫鎮的改變?
但是有一點要提的是卡爾·巴赫從未回過勒沃鎮,也就是現在的巴赫鎮。
*…。*…。*…。*…。*
“那……有人成為卡爾·巴赫嗎?”
思索一下,
“獲厄普頓文學獎的活人沒有!機器人,木頭人,四隻眼睛的怪物,僵屍一堆!”
窗外傳來一聲吆喝:
“卡爾·巴赫1111111…。,你媽媽喊你去圖書館看書!!”
心悸一陣,最後留言:
“瞧見沒?我就是巴赫中學的著名小四眼記者卡爾·巴赫11111111,大家都叫我卡巴,其實我不隻是小四眼,都快成八隻眼睛了!累得!而且名字後麵還有很多1,我懷疑我是否要失敗1千萬次才能成功一次呢?”
下線,關機,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