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休潔身自好
春秋時期魯國的宰相公儀休非常喜歡魚,賞魚、食魚、釣魚,簡直是愛魚成癖。
一天,府外有一人要求見他。從打扮上看,像是一個打魚的,他手中拎著一個瓦罐,急步來到公儀休麵前,伏身拜見。公儀休抬手讓他免禮,看了看,不認識,便問他是誰。那人趕忙回答:“小人子男,家住城外河邊,以打魚為生。”公儀休又問:“你找我所為何事,莫非有人欺你搶了你的魚?”子男趕緊說:“不是的,大人,小人並不曾受人欺侮,隻因小人昨夜出去打魚,見河水上金光一閃,小人以為定是碰到了金魚,便撒網下去,卻捕到一條黑色的小魚,這魚說也奇怪,身體黑如墨染,連魚鱗也是黑色,而且黑得透亮,仿佛一塊黑紗罩住了燈籠。小人素聞大人喜愛賞魚,便冒昧前來,還望大人笑納。”
公儀休聽完,心中好奇,其夫人也覺得納悶。子男將手中拎的瓦罐打開,果然見裏麵有一條小黑魚,來回遊動,碰得罐壁乒乓作響。公儀休看著這魚,忍不住用手輕輕敲擊罐底,那魚便更加歡快地遊跳起來。公儀休笑起來,口中連連說:“有意思,有意思。”公儀休的夫人也覺別有情趣,子男見狀將瓦罐向前一遞,道:“大人既然喜歡,就請大人笑納。”公儀休卻急聲說:“不行,這魚你拿回去,我雖說喜歡這魚,但這是你辛苦得來之物,我豈能平白無故收下。你拿回去。”子男一愣,趕緊跪下道:“莫非是大人怪罪小人,嫌小人言過其實,這魚不好嗎?”
公儀休笑了,讓子男起身:“哈哈哈,你不必害怕,這魚也確如你所說並不多見,隻是這魚我不能收。”子男惶惑不解,拎著魚,愣在那裏,公儀休夫人在旁邊插了一句話:“既是大人喜歡,倒不如我們買下,大人以為如何?”公儀休說好,當即命人取出錢來,付給子男,將魚買下。子男不肯收錢,公儀休故意將臉一繃,子男隻得謝恩離去。
後來,又有好多人給公儀休送魚,都被公儀休婉言拒絕了。公儀休身邊的人很是納悶,忍不住問:“大人素來喜愛魚,連做夢都為魚擔心,可為何別人送魚大人卻一概不收呢?”公儀休一笑,道:“正因為喜歡魚,所以更不能接受別人的饋贈。我現在身居宰相之位,拿了人家的東西就要受人牽製,萬一因此觸犯刑律,必將難逃丟官之厄運,甚至會有性命之憂。我喜歡魚現在還有錢去買,若因此失去官位,縱是愛魚如命怕也沒有錢買魚,更不會有人送魚了。所以,雖然我拒絕了別人送的魚,但沒有免官丟命之虞,又可以自由購買我喜歡的魚,這不是更好嗎?”眾人不禁暗暗敬佩公儀休的自律。
先生點評:
潔身自好,不但能夠為我們帶來安穩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處處順心,在緊要關頭化險為夷,而且能培養高尚的品質。
知識拓展:
公儀休不與民爭利
公儀休做了魯國的宰相後,出台了一條規定:要求魯國所有做官的人,不得經營產業,與民爭利。他認為做官的人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利益,而民眾務農、務工、做生意,隻能獲得一些小利,受大利者不得再取小利,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
對於這個規定,公儀休也身體力行。他自家的菜園裏種有各種蔬菜,他叫人把這些蔬菜全拔掉了;他的妻子自己織布,他也叫人把織布機給燒了,並且叫妻子回娘家。他說:“如果我們做官的人家都經營產業,那農民、婦女生產的東西賣給誰呢?”
曳尾塗中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抨擊儒墨的權勢觀,鄙棄虛情假意,主張順其自然。莊子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