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點評:
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從這句千百年來流傳的話語中,我們便可窺得人們一直以來的價值觀——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梁”。越是麵對沉重的苦難,越是要挺起我們的脊梁。我們之所以崇拜曆史上的英雄人物,就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不屈的“脊梁”。
知識拓展:
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宋朝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1126年11月,兩路金兵相繼來到汴梁城下,開始猛烈地攻城,宋軍無力抵抗,宋欽宗隻好親自率領幾個大臣手捧降書到金營去求和,答應將河東、河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並貢獻了大量的金銀絹帛。1127年2月金軍北撤時,將宋徽宗、宋欽宗和趙氏皇子、後妃、宮女等四百餘人一並掠去,還將宋宮中所有儀仗法物和宮中用品,以及密閣太清樓、三館所藏圖書連同府庫蓄積席卷一空。北宋就此滅亡。
文天祥的骨氣
中國曆史上有骨氣的英雄有很多,文天祥就是其中一個。
文天祥本來是個文人,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衛家國,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蒙古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招募了三萬壯士,組成義軍救國。有人說:“蒙古大軍人那麼多,你隻有這些人,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則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的力量雖然單薄,但仍要為國盡力!”
腐敗無能的南宋王朝終究沒能抵擋住蒙古人的鐵騎,南宋滅亡,但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勢單力薄的文天祥終未能力挽狂瀾,不久,文天祥兵敗被俘。
文天祥被俘後,元朝統治者對文天祥是“既壯其節,又惜其才”,希望能夠利用文天祥的聲望收買民心,穩定天下。因此,在文天祥被俘後的整整三年裏,元朝君臣用盡一切辦法對文天祥進行勸降,隻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
對文天祥勸降之人或是文天祥的舊日同僚,或是他的親人子女,或是新朝貴人,甚至宋恭帝也被元世祖派來勸降。但無論來人如何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許以何等富貴,動之何樣情懷,文天祥從不假以顏色,決心終生不做貳臣。
在獄中,他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後來,元世祖親自勸降,但文天祥仍不為所動,隻求一死。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處死文天祥。
先生點評:
文天祥以身殉國,表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傲然品格,正如其詩中所說,“一片丹心照汗青”,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骨氣的深刻內涵。
知識拓展:
象棋高手文天祥
提到文天祥,人們首先想到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象棋高手。文天祥愛好下象棋,而且棋藝極高。他曾撰寫一本棋譜,記錄了危險製勝奇絕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時,文天祥喜歡一邊遊泳,一邊以水麵為棋盤,憑記憶與棋友下盲棋,這需要很強的記憶力。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絕句,描寫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藝,但這四人都不能戰勝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愛好,即使在燕京監獄中也不例外,直到被害前夕,獄卒收走了他的棋盤,才結束了他的象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