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絕纓
春秋時期,各路諸侯欲問鼎天下。楚國在楚莊王的治理下日漸強盛,因此楚莊王發動戰爭逐鹿中原,連連獲勝。
為了慶祝勝利,楚莊王設宴款待群臣,席間,楚莊王命自己最寵愛的妃子為參加宴會的諸位大臣敬酒。忽然一陣狂風刮過,大廳內所有的蠟燭全被吹滅,整個大廳頓時陷入一片漆黑之中。黑暗中有一隻手拉住了妃子的衣袖,對這突然發生的無禮行為,這位妃子有些手足無措,她急中生智,順手一抓,扯斷了那個人帽子上的纓。那人手一鬆,妃子趁機掙脫,跑到了楚莊王身邊,訴說被人無禮調戲的情形,並說那人的帽纓被她扯斷,隻要點燃蠟燭,檢查帽纓就可以查出這個大膽狂徒是誰。
楚莊王聽了寵妃的哭訴,並沒有暴跳如雷,而是對自己的妃子解釋說:“酒後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處理,反會傷了眾人的心,使眾人不歡而散。”隨後楚莊王在黑暗中高聲說道:“今天宴會,盛況空前,請各位開懷暢飲,不必拘禮,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纓扯斷,誰的帽纓不斷誰就是沒有喝好酒!”群臣一聽便紛紛把自己的帽纓扯斷。等蠟燭重新點燃,所有人的帽纓都斷了,根本找不出那位調戲妃子的人。就這樣,調戲莊王寵妃的人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就連尷尬的場麵也沒有發生。
時隔不久,楚莊王派兵圍攻鄭國。在這場戰鬥中有一名軍官奮勇當先,與鄭軍交戰斬殺敵人甚多,鄭軍聞之喪膽,隻得投降。楚莊王在論功行賞之時,才得知奮勇殺敵的那名軍官,名叫唐狡。而他就是在酒宴上被妃子扯斷帽纓的人,他如此奮勇當先、忘身殺敵正是為了報答楚莊王當日寬容自己過失的恩德。
先生點評:
容人之過,方能得人之心。人犯了錯之後,總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給他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因此,一旦獲得別人的寬容,就會產生感恩圖報的心理,以期通過自己加倍的表現來獲得對方的認可。
知識拓展:
莊王葬馬
楚莊王有一匹心愛之馬,他給馬的待遇不僅超過了百姓,甚至超過了大夫的待遇。莊王給它穿刺繡的衣服,吃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棗脯,住富麗堂皇的房子。後來,這匹馬死了,楚莊王十分傷心,要以大夫之禮厚葬。文武大臣都紛紛阻攔進諫,但莊王一個字都聽不進去,還下令說誰要再敢提反對意見,一律處死。
優孟聽說楚莊王要葬馬的事,跑進大殿,仰天痛哭。莊王很吃驚,迫不及待地問他怎麼回事。優孟說:“那匹馬是大王最喜歡的,卻要以大夫的禮節安葬它,太寒酸了,請用君王的禮節吧!”
莊王聽了很高興,優孟接著說道:“請以美玉雕成棺……讓各國使節共同舉哀,以最高的禮儀祭祀它。讓各國諸侯聽到後,都知道大王以人為賤而以馬為貴啊。”
至此,莊王才意識到自己差點犯了一個大錯,於是收回了成命。
齊桓公不計前嫌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齊襄公被殺之後,兩個公子得到消息,都急著趕回齊國爭奪王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安排好人馬在那裏攔截。看到公子小白的車過來了,管仲拉弓搭箭,向小白射去,隻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裏。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回齊國。誰知道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回到齊國時,小白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立即下令殺掉公子糾,並把管仲帶回齊國治罪。
管仲被關在囚車裏送到齊國,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那時候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大王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聽了鮑叔牙的一番話,齊桓公不但沒有治管仲的罪,還任命他為國相,讓他管理國政。
後來,管仲果真幫著齊桓公成就了一番霸業,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不計前嫌,禮賢下士的風範也為後人傳為美談。
先生點評:
常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極高的個人修養,有成就之人的共同品質。但縱觀曆史,能成大業者,心胸狹窄的寥若晨星,大肚之人卻俯拾皆是。凡人欲尋求快樂的生活之道,寬容是一堂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