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呼應著胡虎的話,青凶獸王刀上碧芒閃爍,亮度激增,本來有些暗淡的碧光,一下增強到讓人沒法正視的程度,東方戀雪一手掩著眼睛,心中暗忖這一著誤打誤撞,居然碰對了,胡虎與這柄凶刀的契合度高得驚人,過去不曉得多少人都無法馴服的凶刀,竟與他一下就看上了,這種鳥事想必會讓曆任刀主氣得從墳裏跳出來,但是……緣分這種東西,就是這樣的。
(不過,老胡啊,讓刀承認你,這是一回事,但要發揮出刀百分百的實力,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過去的十七任刀主之所以身亡,可不是因為他們沒獲得刀的認可啊,既然是凶刀,你會知道使用它的代價……)-------------------------------------------------------------------------
紫禁龍宮,是神聖密德蘭帝國皇帝的居所,也素來被認為是帝國的權力核心象征,不過,如果要深究起在這些宮殿中,到底哪一座宮殿更具有象征性,人們往往都會露出曖昧的笑容,因為幼主繼位,太後掌政的局麵,在帝國曆史上時有發生,每當出現這種局麵,紫禁龍宮內哪座宮殿才是真正權力核心,實在是很難說。
純以當前而言,天子仁光皇帝親政後,急於收回大權,撤換掉不聽命的臣子,改換上自己信得過的大臣,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以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要做這些也應該毫不困難,水到渠成才是,偏偏實際幹起來,完全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一道命令下去,底下六部官員時有阻力,偶爾還會把命令退回來,誓言辭職相抗,要是把這些人一下全部撤換掉,六部政務完全癱瘓,國家也會亂成一團,倘使仁光皇帝是個不顧後果的蠻橫暴君,不在乎帝國與百姓,直接把所有反抗者推出去斬首,倒也是一個解決方法,無奈他很清楚帝國大亂的後果,麵對群臣抵製命令,也隻得閉門生氣,另謀他法,而最讓他受不了的一點,卻是每當好不容易,把自己的人放上某個位置後,竟發現這個本以為信得過的自己人,居然與後黨的老臣沆瀣一氣,迅速聯合起來,這種赤裸裸的叛變行為,讓這位年輕的皇帝怎麼想也想不通。
同樣深感納悶的,還有身在朝外的天下百姓,而局麵發展到此,無論是看得懂的、不懂的,都毫無例外地對一個人至為佩服,那便是居於慈寧宮中的太後葉狐蘭蔻。
自從仁光帝親政,葉狐蘭蔻就在寢宮慈寧宮中深居簡出,會見的客人極少,看似過著半隱居的閑散生活,但整個帝國政局,還有後黨的一切行動,明顯就是她在幕後下指導棋。不動聲色,在自己的宮殿中遙控帝國大局,弄得仁光皇帝一點辦法也沒有,手段之高明,普天之下,誰人不佩服?
上一任皇帝體弱多病,葉狐蘭蔻以妃子之身,經常協助丈夫批閱奏章,由於上任皇帝性情軟弱,好逸惡勞,對於有個美貌妻子能協助處理煩人政務,是求之不得,主動把所有奏章交給她批閱,自己拋開煩人事,一心縱情風月,花天酒地,葉狐蘭蔻由此開始接掌政務,也趁機在朝中培植親信,後來皇帝駕崩,幼子繼位,葉狐蘭蔻母憑子貴,以太後之身總攬朝政,總計操控帝國大權數十年。
而今,這位遙控帝國政局的尊貴太後,深居於慈寧宮中,每日盡是聽曲、聽戲,後黨中的高官重臣,想見其一麵都不可得,如果隻看表麵,這完全就是一副隻求高調享受,不問天下事的模樣,卻也隻有宮內的人才知道,整個慈寧宮周邊的人事調度,無論宮女、太監、兵丁、護衛,完全獨立一格,屬於紫禁龍宮的人事體製,卻是聽差不聽調,整個升遷調度,連仁光皇帝也說了不算,全握在葉狐蘭蔻的手上。
護衛慈寧宮周邊的禦前侍衛,全是長年跟隨葉狐蘭蔻的舊人,與其子弟,忠心耿耿,絕對可靠,無論素質與忠誠度,都不是仁光帝手上的新人能夠比較,許多帝黨的臣子剛知道這情況時,無不驚恐萬分,覺得這些人與皇帝近在咫尺,如果忽然發動武裝政變,實在太危險了,然而,當他們明白為什麼皇帝不用緊張,卻全都無言以對。
‘宮內一角成了鐵桶一塊,恍如敵國?這有什麼好擔心的?難道那一角以外的地方,就是我們的了嗎?這座龍宮裏,到處都是眼線與監視機關,那一角會不會武裝政變,有太大差別嗎?說來朕還有些羨慕那邊,最起碼,他們知道他們的自己人在哪邊,朕都還不曉得朕的自己人在哪裏咧!’
這就是當前紫禁龍宮的實際狀況,一座牢牢被掌握在太後手中的鐵桶宮殿,而自從這次大比舉行以來,終於意識到大比不是分贓大會,反倒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權力鬥爭的後黨群臣,一直爭著想要上慈寧宮,拜見太後,大吐苦水,並且請太後出頭做主,卻整個被葉狐蘭蔻拒之門外,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
情況在刺殺案之後有了改變,在驚傳有刺客入宮,行刺太後不果後,要求探望太後的李鵬學,終於獲得了接見,在這一天來到慈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