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毛筆書法學習與欣賞(7)(3 / 3)

楷、隸、篆這三種字體,端正整飭,主要靠用筆的筆意來貫氣的。由於用筆講究“藏頭護尾”,因此貫氣的形式比較含蓄,不像行草書那樣外露。行草書用筆顯豁,意態飛動,氣脈特別貫通,形式更有意味。

6.講法的格式

書法的講法有一定的格式。這些格式的形成和產生,既是實用的需要,又是審美的結果。

講法的具體格式大致有兩種,一為直式,一為橫式。直式是傳統的寫法,自上而下取縱勢;橫式是現代的寫法,自左而右取橫勢。由於各自取勢不同,其講法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直式講法有四種表現形式:一是橫豎成行;二是有行無列;三是無行無列;四是豎單行。

橫豎成行的表現形式,就是豎有行橫成列。這種形式是古代的碑文和公文的寫法,整齊、清楚、大方、規則,看上去如同裝飾性很強的圖案畫。

有行無列的表現形式,就是豎有行橫無列。這種形式是古代書簡和詩文的寫法,行間分明、意態活潑、氣韻生動。這種形式整齊而有變化,最適於隨意性強的行草書,如孫過庭的草書《書譜》等即是。當然其他字體也可以采用這種有行無列的表現形式,如鍾繇的楷書《墓田丙舍帖》等即是。

無行無列的表現形式,就是不論豎還是橫,都不成行列。隻見上下左右打成一片,錯錯落落,渾然天成。這種形式饒有趣味,構圖類似繪畫,藝術性很強,但實用價值不大,純粹是一種觀賞性的藝術形式。這種形式說起來是無行無列,但事實上還是有行的,隻是行中的字有意越出行外,跨到其他行裏去了。如果真的無行無列,那怎麼寫,又怎麼讀?如果不能方便書寫,又不能方便認讀的話,那不是書法。

豎單行的表現形式,就是單獨的隻有豎的一行。這種形式字數少則二三字,多則五七言;書寫的文字內容不外乎格言警句座右銘,字大而醒目;字體可篆可隸可楷,也可行草書。如寫行草書,最好不要大小劃一、畢恭畢敬,刻板僵硬如算子。要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適當地進行藝術加工,使之大小錯落、順理成講,整幅作品要有一種活潑之趣、生動之態、親切之味。

比較起來看,有行有列,整齊而無變化,缺乏生動之致;有行無列,整齊而有變化,富於自然之趣。篆隸楷諸書,結體嚴謹、平穩、安靜,宜於有行有列;行草書筆致跳躍,筆勢流動,筆意靈活,宜於有行無列。有行有列之形式,橫豎的中心要對正,字形的重心不能偏左偏右、偏高偏低;偏了,上下左右就不整齊,也就失去了橫豎成行應有的圖案美。

有行無列之形式,行距一定要分明,行氣務必要貫通。用行草書寫時,還要注意到字形的大小穿插,體勢的俯仰姿態,字距的疏密變化,使通篇生動活潑;同時,又能與結體的特點相結合,從而體現出有行無列這種整齊而有變化的藝術形式的特色。

無行無列,盡管上下左右打成一片,但要一氣嗬成,先後有序,妙在有牝牡相得之致。“落落乎若眾星之列河漢”,意隨筆到,自然而然。它不僅具有外在美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內在美的感染力,書外之情、法外之妙、體外之美、字外之奇,通過無行無列之形式,神奇地洋溢在紙麵的筆墨上,令人流連忘返,其樂無窮。

豎單行之形式,如果是帶有靜態的篆隸楷諸書,安排盡量規矩勻稱,形式力求整齊清楚;如果是富於動態的行草書,不妨根據字形的大小長短的自然體態,隨著構圖的虛實疏密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布白。這樣,內容與形式就容易收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橫式講法的表現形式有三種:橫豎成行、有列無行和橫單行。

橫豎成行的表現形式同直式相仿,隻是從左向右橫寫罷了。因為工整清楚,尤宜於楷隸書,實用價值大。

有列無行的表現形式與直式不同的是:橫式是橫有列豎無行,而直式是豎有行橫無列。有列無行的形式既美觀又實用,最適於行草書。

橫單行的表現形式又分為由右而左和從左到右兩種。前者是傳統的寫法,後者為現代的寫法。如為名勝古跡題額,則以前者傳統的寫法為好,因為這樣才協調。

7.講法的句式

積字成行,積行成篇。整幅書法作品是否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又同是否有行氣有關。沒有行氣的作品是機械的作品,沒有生命力,如死水一潭,自然不能稱其為藝術品。

所謂行氣,就是揮毫時,從頭至尾,一氣嗬成;點畫之間,筆筆承應,環環相扣,作品中間貫穿著一根無形而有生氣的韻律線。這線如同一根金絲把整幅作品-的文字珍珠串連起來,顯得那樣的神采飛揚,那樣的氣韻生動。書法作品的行氣主要是通過筆墨的各種各樣的句式來表現的。具體的句式大致有:填格式、貫珠式、遊蛇式、竹節式、疏影式等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