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毛筆書法學習與欣賞(6)(2 / 3)

事實上,書法的講法在具體處理構圖均衡關係時,不是絕對平衡的,往往右麵偏重些,左麵偏輕些。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多數人的右手使用頻率要大於左手,所以,在講法上要適當加強右麵,以取得實際視感的平衡。這就是在傳統的書法藝術中,為什麼要突出正文,正文份量很重而又不覺其重,反而感到很順眼的原因。

書法書寫的對象是文字,而文字是思想信息交流的工具,主要是寫出來讓人看得清楚明白,所以書寫時不能雜亂無講,務必要有一定的順序。其順序先上後下,再由右而左,秩序井然,條理分明。一個一個字的順序,一行一行字的排列,有一定的間隔,一定的序例,一定的節奏,於是就形成了形式上的反複。這反複的形式,如同圖案似的,有一種統一的秩序美,能加深人們的印象,增強人們的記憶。因此,反複成了講法的又一基本法則。

反複的形式可分單純反複和變化反複兩類。所謂單純反複,係指某一形式要素的簡單重複出現,它給人的感覺是清楚、整齊,有一種均衡美。傳統書法中的豎成行橫有列的講法格式就是這種單純反複形式。然而書法中的橫豎成行的格式,雖類似單純反複,但不等於單純反複。因為重複的是空間位置,而不是同樣內容的文字。所謂變化反複,是指在形式要素配列的空間上,采用不同的間隔形式。這種形式,由於它在反複中有變化,所以不僅能產生節奏美,還會形成一定的韻律美。傳統書法中的豎有行橫無列的講法格式,就是這種變化反複的形式。由於豎有行橫無列這種變化反複形式,整齊中有變化,實用價值既大,藝術性又強,為人們喜聞樂見,成了傳統書法講法的主要表現形式。

書法的用筆講究輕重徐疾的節奏,布白注意虛實疏密的變化,加上文字書寫時又有一定的筆順,這些節奏、變化、筆順,合成了一種特有的韻律,使得書法無聲而有音樂般的和諧。這無聲的音樂,固然是筆墨所致,但“字為心畫”,也是內心律動所成。所以,韻律既是節奏、變化、筆順的組合形式的深化,也是心靈情感的外在形式的體現。為此,它具有濃重的抒情意味,充滿活躍的生命力,能與觀者的心律相通,產生共鳴。由心手交運所產生的韻律,不僅能造成意境,引起聯想,而且能抒發感情、反映心靈,因此特別富於誘惑力。不消說,韻律是講法的另一法則。

如果按照形態來分,韻律的表現形式有靜態的、動蕩的、輕柔的、雄壯的、單純的與複雜的等六種。由於個性的差異、字體的不同、技法的高低、筆調的強弱,講法的韻律的表現形式也各異。比較來看,結體工穩平正的秦篆、漢隸、魏碑、唐楷是靜態的韻律,而意態生動活潑的行草書則是動蕩的韻律。小篆的用筆,隻有一筆,應該是單純的韻律;而楷書的用筆,八法俱全,當然是複雜的韻律。顏真卿的楷書,恢宏偉岸如大丈夫,那是雄壯的韻律;董其昌的行書,優美委婉似小姑娘,那是輕柔的韻律。筆墨的表現形式不同,所顯示的韻律也不同,當然給人的審美感受也不同。但這些各有特色的韻律,大大地豐富了講法的形式美。

此外,對稱也是講法的法則之一。傳統的對聯,對仗工整、字數相等,講究的就是對稱的形式美。對聯原是從張掛在大門兩旁的祛邪避禍的桃符發展而來,所以要求左右成軸對稱,否則就不平衡、不美觀。對稱的形式,加上一手好字以及一副有意思的聯語,使得對聯別有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魅力。

對稱根據軸兩側相同或相近的形態,又分為完全對稱、近似對稱和反轉對稱等三種形式。傳統書法中的龍門對和琴對采用的基本是完全對稱形式,這種對稱形式,相等、平衡、勻稱,有一種正大堂皇之美感。

所謂近似對稱,係指宏觀上是對稱,但在局部上是變化的,這種形式是對聯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因為對聯的內容盡管是對仗工整的聯語,上下聯的正文字數一樣,但它除了正文外不可能沒有名款和鈐印,而名款和鈐印又一律安置在下聯的左麵,事實上左右聯不是絕對的對稱,故近似對稱成了對聯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為了在工整對稱的對聯形式中追求變化,強調個性,有些行草書對聯,隻求天地整齊,至於中間卻大小由之,錯落參差,不講究上下聯的左右字的字字相對。這種隻求行對而不講字對的對聯形式,采取的也是這種近似對稱形式。但後者這種近似對稱形式要比前者那種近似對稱形式活潑而有變化,更見情趣。所謂反轉對稱,就是相反的逆對稱,如道教的八卦圖就是這種反轉對稱形式。這種相反的逆對稱形式,有一種旋轉的動感,非常醒目,常為裝潢設計者所樂用。但對聯的文字順序總是由上而下書寫的,它是書法而不是繪畫的,因此,對聯中沒有采用這種反轉對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