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收藏指南(20)(2 / 3)

古往今來,人們幾乎都生活在繁雜的社會中,除了以保持、繁衍生命為目的食息勞作外,還要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縱觀世人之娛樂,藏玩鑒古堪稱一項理想的娛樂。它是一種清靜之中的享受、閑暇之中的納福,真可謂其樂無窮!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人們的衣食住行屬於物質生活。物質生活的好壞固然是人們身心健康的一大要素。但是,僅有物質生活的合理調劑而無精神生活的遣興,人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著名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有句名言:人生在世,誰不尋覓快樂。快樂的方法不勝其數,所形成的結果有情趣高低、雅俗之別和持續時間長短之分。古董玩賞的功用就是在於能使人獲得一種健康、高雅而持續的美感。這種快樂是其他娛樂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當代算具藏家陳寶定先生在談到藏玩與健康的關係時提出,藏玩者在整理欣賞藏品時要全神貫注,集中精力,因而能起到調節神經、裨益健康的作用,其原理如同我國的氣功療法。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鑒古藏玩除了具有精神保健的效果,亦可直接作用於肉體保健上。香港玩家李英豪先生在《護身玉》中講到,他的一位世伯手指常感無力,且伴有麻痹,顫動,後來得到兩件古玉,時常把玩,結果手指的症狀消失了。“玉環之體,人手使人心蕩”,溫潤的古玉撫摩在手,確有其特殊的保健功效。其它玩器,比如摩挲竹器、盤宜興壺等,也有類似之功。如此看來,“藏玩悅性,鑒古益壽”的觀點不僅符合古代的養生原理,而且在現代人的生活實踐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證實。

集古藏珍,養生怡神。古董中所蘊含的古趣、雅趣實在是妙不可言,人們在藏玩中所獲得的收益和實惠真是無可比擬。

二、開掘藏品蘊藏的文化財富

收藏能激發人們對各種古物覓底尋根的探索精神,並促使人們開掘新的研究領域。以清末民國的甲骨研究而言,試想如果沒有王懿榮、王襄、孟廣慧、端方、劉鶚等收藏家的收藏欲望和鑒賞知識,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發現,殷商的這段曆史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搞清。

收藏,不僅為甲骨學的創立和甲骨文的發現奠定了基礎,而且也是我國金石學、版本學、古錢學等學科開創之先譬如金石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研究物質文化的學問,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其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國古代銅器和石刻。金石學肇創於兩宋,興盛於清代。其創立或興盛,都與民間收藏的繁盛有著直接的聯係。“其學之盛衰,蓋係於古物發現之多寡”(朱劍心《金石學》重版序)。沒有一批私人收藏家對古物的熱心發掘、收存和考訂,金石學也就成了無本之本。宋代趙明誠的《金石錄》,清代馮雲鵬、馮雲鵝的《金石索》等大量金石著述,多是在收集和研究私家藏品的基礎上產生的。尤其是清朝末年,簡牘、印講、封泥、瓦當及甲骨等相繼出土而不斷進入私家收藏,使收藏家具備了新的研究資料,進一步豐富了金石學的內容。舉凡工業中的冶鑄、製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乃至於繪畫、雕刻、戲劇、古天文、氣候、地理等考古資料,大都可以從私家的文物收藏品得到。從某種意義上講,民問收藏是金石學生長的“沃土”。

又如版本學。它是研究圖書版本特征和差異,鑒別其真偽和優劣的學問。古人藏書、讀書十分講究版本。這是因為古書的版本很多.往往同一本書有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版本。大凡藏書家多選擇那些校勘認真、精校精注的版本加以收藏:而且對版本多有研究。如清代錢泰吉的《曝書雜記》、黃丕烈的《士禮居藏書跋記》、瞿鏞的《鐵琴銅劍樓書目》、傅增湘的《藏園群書題記續記》、葉德輝的《郎園讀書誌》等,均為私人藏書家專錄版本的書目。我國私人藏家對圖書的鑒藏活動,不僅為版本學的創立打下基礎,而且通過他們對版書的研究和著述,使這門學科不斷充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