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收藏指南(18)(3 / 3)

十三、秦磚珍貴

“秦磚漢瓦”,散發著秦漢文化的芳馨,是不可多得的特殊藝術品,也是考古斷代和研究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早已為中國文人所賞識,今人千萬不可小視那些“磚頭瓦塊”。本文專言“秦磚”。

“秦磚”,是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磚的統稱,不限於秦代。當然,秦代的磚,最為難得。從鹹陽宮遺址的發掘來看,除鋪地的素麵青磚,還有帶紋飾的磚。紋飾磚有平行線紋、米格紋、太陽紋多種,也有用於壁麵或台階的幾何形紋、龍紋和風紋的長方形空心磚。此外,還有用於屋脊的五棱磚、用於屋角拐接的曲尺形磚、用於墓室拱券處的子母磚、楔形磚。刻在秦磚E的文字瘦勁古雅,在磚上可見到秦代中國文字的本來麵目,這種刻字的古磚更為少見。陝西臨潼、鳳翔等地還曾發現過秦代撲印騎馬射獵和宴請賓客場麵的空心磚。兩千年飛逝·這些宮苑遺址的殘磚,如今都成了收藏家的珍稀寶物。

到了漢代,在臨潼、風翔等地發現的那類空心畫像磚就更加普遍了。畫像磚的內容也愈加豐富,如闕門建築、各種人物、狩獵,車馬、樂舞、雜技、宴飲、馴獸、神話故事以及反映牛產活動的畫麵。這些畫像空心磚主要用於墓室門扉和石壁上部.在四川、河南等省的漢代古墓中均有發現。它們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地主階級的生活和漢代的社會風情。漢代畫像磚那獨立完整、結構嚴謹的構圖,具有繪畫藝術和雕塑藝術的雙重特征,永和五年造作竭力無餘用庸數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義務矣至今仍煥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除了畫像磚,兩漢時期還有用多種形式雕記年號的紀年磚,也有幾何紋、雲紋等紋飾的花磚。中州汴洛一帶還曾發現很多罪犯的葬磚,稱作“刑徒磚”。形徒磚隻記人名及死亡的年月,全是用刀刻劃成字,筆道天然質樸,不加雕琢。筆者參觀洛陽博物館,在館內就目睹了不少這樣的古磚。紀年磚、花磚等,有的工整,有的古拙,對於考古和書法及裝飾藝術的研究,也是不可多得的。齊白石的書法、篆刻就從刑徒磚裏吸取了有益的成分。

魏晉南北朝的墓磚,以東晉為多。當時民間風俗,士大夫治葬做墳,必用特別燒造的墓磚。這種磚堅牢厚重,兩側都有文字,記治葬年月和墓主名字,或治葬子孫名字。另外還有一種長方形墓磚,兩麵刻著簡單的墓誌銘,大多出於江南晉宋人墓中。因那時禁止刻石立碑,故改用土磚。這種古磚,稱為“磚誌”,也可將其歸人墓誌之屬。南宋時曾出土過著名的王羲之《保母磚誌》。近年來南京一帶也發掘到不少。新疆高昌古城發現過一批磚誌,其文字不是刀刻的,而是用朱筆寫的,出土後容易漫滅,故存者不多。黃文弼編過一本《高昌磚集》,羅振玉編過一本《高昌磚錄》,為這些古磚留下了記錄。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古磚在宋代已不斷有所發現,但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重視。直到清朝乾嘉時代,古磚才成了收藏家尋覓的對象,並進入金石研究領域。古磚之所以進入收藏領域,與當時金石考據之風的興起有關。正如清人所講:“乾嘉巨卿魁士,相率為形聲訓詁之學,幾乎人肆篆籀,家耽蒼雅矣。諏經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訪碑碣,又漸而搜及古磚。”

清乾嘉時人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五中記有“古磚”一條,言及“仁和明經趙寬夫先生坦,好聚古磚,於斷垣敗甕間,極意搜討,前後共得凡六卜有一”。書中說,趙坦的藏品,有兩塊上有孫吳紀年,有21塊上有兩晉紀年,始於吳主亮太平元年,迄於晉孝武帝太元四年:有4塊上有吉利語,分別為“吉利葉宜”、“萬歲不敗”、“弄吉日造”、“六月黃吉”,有6塊上麵題識姓氏,分別為“褚謁者”、“陳叔惟”、“賀信”、“講氏所作”、“講先作記”、“噲壁”;有21塊上有古錢文,似為六朝厭勝之品;此外還有人形的、雙魚形的,等等。“其字有篆有隸,悉方整古勁,畫亦奇愕有致。先生珍此,因自號日保甓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