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收藏指南(17)(3 / 3)

由於單體石造像早在清代已被世人所重,故百年以前就有專門仿造古代石造像的高手。清人張鳴珂在談及北朝石造像時,即有“都門李寶台又善作偽,以售其欺,魚目混珠”的記載。(見《寒鬆閣題跋》)民國年間,仿製六朝石造像的風氣最甚。因此,多數行家認為,六朝石造像的仿製品十之八九出自民國時代。至於近年來某些盛產石料的地區,工匠們偽造出的石佛,為數就更多了。現今偽造的石佛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劣仿”,神態、眉眼與衣著,製作粗劣,與真品相去甚遠:另一類是“高仿”,不但神態、衣著做得講究,而且能仿出石質剝落的特征,這類偽品極易迷惑藏家,購藏時必須嚴加鑒別,不可拿今世之物當成古代珍品。

九、古玩的座、架、盒

在文化積澱深厚而又極講古雅氣派的中國古代,古玩的座、架、盒作為青銅器、瓷器、玉器、印講、奇石、文玩、書畫等物的附屬、陪襯與裝潢,無論是設計還是製作都是頗費心機、相當考究的,哪怕是其獨立存在,也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和保留價值。

清末年間蘇州怡園主人顧鶴逸有一藏石,此石不但有岩巒洞壑之形、枯木之質,叩之有聲,而且顛倒、正側,可以擺出多種不同姿態。主人特意延請木作高手為藏石製做了九個不同形態的座子,以便隨時變更其陳列方式。這些座子,個個精巧別致,且刀工準確利落,與藏石的九個底麵緊緊相扣,可謂匠心獨運。民國時期,天津收藏家徐世講喜藏古硯。他的硯台作工纖巧,硯盒也極富特色。據古硯鑒定家、天津藝術博物館的蔡鴻茹講,徐先生藏硯裏外三層包裝,裏麵是布盒,外麵是楠木盒,布盒裏麵的硯台又配以紫檀木盒,盒裏有小題簽。另有小絹袋裝有款識,題寫收藏經過及銘文撰寫者的小傳等,從中也能證明其藏品流傳有緒。

至於那些為稀世珍玩配製的座、架、盒,更是盡善盡美,無與倫比,達到了極致。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西晉陸機所書《平複貼》,在傳世的中國法書真跡中堪稱魅首,而清代保藏《平複帖》的紫檀盒亦是非同一般。此盒為長方形,素身,蓋上刻“西晉陸機平複帖”,並落下款“詒晉齋”等隸楷字樣。書風圓健雄渾,雍容華貴,刻工精細,刀法有力。盒的裝飾雖略顯簡單,然樸素雅致,頗具皇家氣派。並且采用上好的雞血紫檀木為料加工製作,通體顯現古樸的“包漿亮”。有人推斷,此盒乃乾隆皇帝將《平複帖》賜給成親王後為其所製,或是成親王請造辦處工匠為其製作。據說張伯駒從溥儒手中買到《平複帖》時並無此盒,且多年來下落不明,盒是前幾年被人偶然從舊物市場發現的,至此方“珠聯璧合”。當年,張先生曾在寫給溥儒的信中提到,在《墨綠彙觀》中著錄的《平複帖》原附帶有一件紫檀盒和一塊宋代的緙絲,亦可見這位大收藏家對《平複帖》原盒的重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