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收藏指南(6)(2 / 3)

今天,我們對古鏡的藏玩可分別從“稀”、“精”、“全”上著眼。

所謂稀,是指傳世和出土極為稀少的銅鏡種類。除戰國和戰國以前不同類型的銅鏡,漢代和漢代以後也有紋飾圖案較少見的銅鏡。凡這類銅鏡都是收藏者渴望得到的珍品,自然出價也高。比如,漢鏡與戰國鏡相比,戰國鏡比漢鏡稀見,漢鏡中除極為特殊的品類,其收藏價值一般都不如戰國鏡。再比如,在收藏者看來,漢鏡一般是品位很高的藏品,所以很多人熱衷於搜羅漢鏡。可是,漢鏡也有稀見和常見之分。昭明鏡、日光鏡和規矩鏡都是漢鏡,但因流傳在人們手中的太多了,因而也就不那不值錢了;而變形四葉紋鏡和以浮雕手法表現主題紋飾的神獸鏡、畫像鏡因比較少見,比起前者來,便顯得貴重得多。還有這種情況:同一類型的鏡子,紋飾大略相同,但有的或紋飾複雜一些,或稍稍有所變化,這種銅鏡也值得珍視。

所謂精,是指製作精美、紋飾美觀、品相甚佳的銅鏡。譬如唐鏡,因處在大唐時代,一般製作較精,但精中之精之品往往是不可多得的。“精中之精”是說唐鏡中紋飾最美、製作最為精良的品類。其中不僅包括那些工藝考究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也包括風烏透腿鏡、雙鸞銜綬鏡等。這些銅鏡均代表了唐代鑄鏡的最高水平。如果紋飾清晰,鏡麵光潔閃亮,又沒有破損,那就是唐鏡中的上品了。宋、金、元時代本來是鑄鏡工藝江河日下的時期,但這幾個朝代也有代表其工藝特色的銅鏡上品。像宋朝的人物故事鏡、金朝的雙魚鏡都是很有特色的,如果品相好,又很完整,也是頗有收藏價值的。除了看紋飾,還要看鏡背的銘文,特別是漢鏡和唐鏡,配以圖案的文字越多,越為收藏者所喜愛。因此,從總體上看,戰國、漢朝和唐朝的銅鏡價值較高:從每一麵銅鏡的自身特點來衡量,同一時代的東西,價值也各不相同,對此不能簡單地、機械地看待。

所謂全,是指銅鏡的藏品不要單一,要力求豐富多樣。在有眼光的收藏者看來,漢、唐的銅鏡精品固然寶貴,但漢、唐的鏡鑒畢竟是斷代之物,要全麵瀏覽中國銅鏡的發展脈絡和各代不同的風格,還要廣泛收羅漢、唐之外不同種類的銅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在多而全上下功夫。漢鏡、唐鏡有不同的品類,其它朝代的銅鏡也有不同的品類。如宋鏡不僅圖案題材廣,而且亞字形、帶柄形鏡增多;明鏡雖沒有更多的創新,但有雜寶鏡、雲龍鏡等代表這一時代的銅鏡品類。這類銅鏡留傳於世的為數不少,卻往往被人忽略,有時競混在廢銅之中:售價也很低廉。收藏者應設法把它們收集到手,以充一品。筆者十分喜愛銅鏡,尤喜漢鏡、唐鏡。然而在收藏漢唐銅鏡的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收集宋、明各代不同紋飾的銅鏡。現在我既有漢代的四乳七曜鏡、四乳四虺鏡,唐代的海獸葡萄鏡、雀繞花枝鏡等,也保存著宋代不同樣式的纏枝花草鏡、帶柄的龜鶴齊壽鏡,明代的狀元及第鏡、為善最樂鏡、送子鏡。金鏡中既有代表其時代特點的雙魚鏡,也保存著這個朝代並非招人注目的“長命富貴”銘文鏡。此外,還有幾麵清代的銅鏡。這樣一來,我的銅鏡收藏品類自然就豐富起來,並且從中也看到我國銅鏡在各個朝代的發展變化。

古鏡中除了銅質的,還有鐵質的、鉛質的。另外還有石鏡,皆稱鏡中異品,也應在收藏之列。鐵鏡非以照形,製作中之所以改銅而用鐵,大多用於殉葬,有時上麵還貼有金片,皆臨時飾觀,浸剔即脫。筆者收藏一麵鐵鏡,上有斑斑紅鏽,紅鏽之中偶有金光閃亮,大概也是殉葬之物。鉛鏡也作為明器,鏡麵與鐵鏡一樣,也有五色花紋。作為鏡中一品,藏者不可棄之不問。至於石鏡,《拾遺記》、《潯陽記》、《述異記》中偶或談及,現已極為少見。

八、如何鑒別古鏡贗品

古銅鏡除了唐宋以來進行公開的仿造,民國以來也有出於牟利的目的有意識製作贗品的。但是,這種贗品數量極少,在鑄造偽鏡上下本錢的古董商更是少見,即使有,也遠不像偽造古代稀有錢幣那樣挖空心思。這是因為:①銅鏡品類較多,而且同一品類的銅鏡就有成百上千的真品流傳於世,同稀有古錢相比,其稀罕程度要低得多。偽造出的古鏡贗品即使有人當成真品也不會出更高的價錢去購買。②中國的銅鏡雖鏡體不大,但紋飾紛繁。在區區不足20平方,厘米的鏡背上,又飾紋又鑄銘,而造出的古鏡卻遠遠不及一枚稀有古錢那樣值錢,以賺錢為目的的古玩商是不會幹這既費工費料又得不償失的行當的。③銅鏡的鑒藏比其他古物的鑒藏起步要晚,以往多年來還沒有形成熱潮,有時往往受到冷落,其“搶手程度”也不如古代錢幣,因此在一些人眼裏便顯得不太值錢,古玩商們便也很少在偽造古鏡上作文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