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社交寶典(9)(1 / 3)

有人說話常會斷斷續續,或話說到一半就打住。為口譯員著想,你要傳達完一個完整的意念之後再停頓。或許事先把自己的講稿先錄個五到十分鍾,聽聽自己說話的風格,是不是常喜歡停頓,然後再提醒口譯員注意你說話的這種特色。

在每段講節之間要分隔停頓,讓口譯員進行翻譯。即使你平日沒有這個習慣,和口譯員合作時就必須如此。

說話時別隻顧著看口譯員,目光要集中在聽眾身上。如果缺乏目光接觸,你的訊息就無法在聽眾心中引起衝擊。

輪到你傾聽對方說話時,目光要凝注在講者臉上——即使你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當口譯員開始翻譯這段話的時候,你的目光可以轉移到口譯員,不過,你的目光仍舊停駐在外國客戶身上,也還是中規中矩的,因為肢體語言也能傳達訊息,而你不願遺漏任何東西。

在口譯界,笑話是最難翻譯的,不但有誤譯的風險,譯得不妥還會冒犯了對方。如果你覺得非用一則笑話不可,或某則雙關語與主題攸關,你也許應該事先照會口譯員一聲,讓他有時間去研究譯法,以免弄巧成拙,引起誤解。譯場笑話連篇,有各種錯譯、誤譯的實例,有的很具喜感,有的難登大雅之堂,有的導致尷尬場麵,有的則荒誕絕倫,貽笑大方。

先詢問口譯員是否需要事先約定一兩個暗號,便於你們私下傳遞訊息,以求翻譯暢行無礙。例如,口譯員如果上下點點頭,就表示你說話的速度應該放慢一點。

要有平常心,你也在運用肢體語言與口譯員及聽眾溝通;就算你在向一群不了解你母語的聽眾演講,也沒有必要改變自己平日說話的神態和風格。

問問你的口譯員,征求他的建議,仔細聆聽他的答案。如果你不能同意他的要求,不妨對他明說。你和你的口譯員之間一定要維持坦誠的溝通渠道。

你或許想公開向口譯員道謝。一天議程結束之後,如果次日還有會程,短短幾句就已足夠,更熱忱的謝意可以保留到整個大會終結時再表達出來。

和口譯員討論行程和費用時,你或許會添加一個任務結束前的極短評鑒時段。

與會成員語言不通,口譯員雖隻不過權充溝通橋梁,保障會議順暢無礙,但是他們仍然能夠提供寶貴的意見,改善日後的溝通方式。由於一個整體訊息是借肢體語言、其他細微差異,再揉合著口語傳達出來給對方,口譯員身曆其境,其觀察頗能協助你評估事情的發生經過。

口譯員的協助

山姆必須到巴黎談生意,所以雇了一名口譯員。他與一名極可能成為未來客戶的巴黎人士進行了為時兩小時的晚餐會議,餐後,他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於是要求口譯員對這項會議發表意見。山姆發現口譯員竟然認為餐會草草結束,口譯員還建議山姆往後避免作出急著離席的姿態(像收起膝上的餐巾、頻頻看表和不斷撥弄自己的空咖啡杯)。她還對山姆指出,巴黎的晚餐聚會通常都會延續好長一段時間。

山姆第二天就跑到客人的辦公室去了。他解釋道,他當時以為自己已經占用了對方太多寶貴的時間,尤其是他知道兩人第二天一大早又即將再會麵。接著,他又開始極力讚賞巴黎的美食,閑聊之際,不知不覺地就轉到業務主題。

該日上午會後,山姆果然爭取到了這名客戶!

羅伯正在墨西哥某市,拜訪一名他曾在芝加哥有過一麵之緣的客戶。客戶的西班牙文自然十分流利,羅伯雖然略諳西文,但在兩人談生意的時候,還是雇了一名西語口譯員。午餐會議上兩人談了很久,可是那天下午,羅伯卻接獲客戶通知,取消了未來的一切會議。羅伯泄氣極了,就打電話問口譯員到底出了什麼紕漏。口譯員問羅伯了不了解墨西哥人很重視一個人的穿著,認為穿著反映出對對方的尊重。她指出羅伯沒穿西裝外套,還係了條粉紅色領帶,可能冒犯了對方。她欲言又止,最後終於補充說,午餐快結束時,羅伯鬆開領扣,把領帶扯鬆,露出裏頭的汗衫。羅伯想起他們是在餐館露天前廊用飯,正午氣溫愈來愈高,他那時還奇怪旁人好像不怕熱,連西裝外套都規規矩矩穿著不脫。

羅伯沒有機會證實口譯員的看法是否正確,不過,他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再度贏回這名墨西哥客戶的青睞。他遵奉口譯員的忠告,無論是在美國或墨西哥見麵,他都特別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

山姆和羅伯當然都是虛構的名字,但是所描述的禮儀陷阱卻均有實例可查。雖然口譯員的客觀觀察能讓你獲益匪淺,但是萬全之策還是在會前準備妥當。同時別忘了——文化差異可能從中作梗,即使是麵對麵的溝通形式有時也可能有誤會發生。舉例來說,如果和你接觸的客戶代表比較側重群體決策,言語之間較為迂回間接,和你溝通時也好像總是不置可否。此時,這類人的言外之意、聲調語氣、隱喻暗示都能作為對你開出談判條件的評估線索,而這類非語言溝通模式就常會被通達該國語言的口譯員給捕捉住。談判時節,你是否能接收到這些言外之意,就要仰仗你所雇的口譯員的本事和技巧了。

你也許想多學點外語,順道問問客戶是否滿意口譯員的表現,不過,要問得委婉,才不至於顯得過於冒昧。此外,當著口譯員問這種問題似乎很不像話。因此,優秀的口澤員當然有利於你的工作目標,你亟欲得知他人的評估意見,不過,也不能違背商業禮儀貿然開口詢問你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