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著裝指南(2)(2 / 3)

三、服飾需求指向

作為人類服飾起源根本動力的服飾需求,從一開始就明確地指向了服飾的保護功能和服飾的社會功能。一天也沒有中止過的需求動力,保證了服飾持續不斷地由單一向多樣、由貧乏向豐富、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今天的服飾,以它出色的保護功能和它有效的社會功能,達到了高度統一。在某種具體服裝上有時會側重點不同,然而隻追求單一功能的眼飾已很少見,也是不會有生命力的。換言之,保護功能和社會功能達到完美結合的服飾,才能占領市場並且經久不衰,在服飾的變化中立於不敗之地。

心理需求與服飾運動

和一切事物由生到滅的運動規律一樣,一種服裝款式從出現、流行到最終衰落,也有它的運動規律。

一、服飾運動

(一)周而複始的服飾循環

除非由於曆史原因使某種服裝款式退出舞台徹底消失,一般說來,服裝運動軌跡呈現周而複始的循環。現在認為時興的款式,經過流行階段,便慢慢地衰落下去,直至被人遺忘。但是在經過了相當的時間以後,這種被人們淡忘了的款式,又因某種原因奇跡般地重新活躍起來。雖然這種複蘇不一定就是原款式的再版,複蘇後的款式大多數有所改動、變化或進步。然而,隻要稍加剖析,便會發現它的變化依然是原型的翻新,其基本模樣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出現了又回到曾經時興過的款式。

西裝款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被列寧裝、中山服和老式中裝所取代,到了20世紀80年代又在中國大陸流行起來。這一次流行,其來勢之迅速,影響之廣泛都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中式棉襖,在經過了近20年的沉默以後,於60年代初期又出現流行,一直持續到70年代初,前後持續了近10年的時間。在不久將來的一天早上,當人們醒過來之後發現它又開始複活了,這種可能完全存在。

婦女穿的裙子、旗袍,也都出現過這種循環式的運動,而鞋子的變化不外乎總在鞋頭的尖、寬,鞋幫的扁、窄之間徘徊。

在外國服裝流行中也出現了這種現象,亨利三世時衣服的突出特點是皺領,到了伊麗莎白女皇時期,它又以顯耀的地位重新流行,一直到19世紀的後期。

有人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服裝運動的這種規律:時裝循環象鍾表的指針一樣,在一個圓圈內出現,經過不同的間隔又重新出現。它隻是不象鍾表指針那樣均勻地移動步子,而是以跳躍的步伐時快時慢地走動著。

(二)“轟動效應”

每種新式服式的出現並產生流行,可能具體原因不盡一致,但是都必須在有人帶頭以後,產生一定的社會震動,才在他人的模仿下推廣開來。新生服飾出現,引起社會震動而出現流行的服飾運動現象,稱之為服飾轟動效應。

既然稱“轟動”,自然有“突然”、“偶然”的意思,指這種過程不一定有事先確定的動機,當事人缺乏心理準備,或者是始料不及的過程。

當今的白色網球服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是為什麼會始終是白色的呢?據說這要歸功於法國路易十世國王的風流。路易十世當朝,為年輕美貌的宮廷女廚師傾倒。一天,他潛入廚房威脅女廚師就範。哪知道這位女廚師還是一個剛烈女子,不但堅決不從,竟然動手了,猛地一推,國王準備不足,一個趔趄仰麵掉進麵粉桶。女廚師趁勢溜走了,路易王從麵粉桶裏爬出來,也沒動怒便跑到網球場上打球。大臣們以為國王身上白花花的麵粉是一種新式的運動服,個個出來捧場讚美並紛紛仿效,爭先恐後穿起白衣服打網球。從此,白色運動網球服,便成了現代網球運動的代名詞。

1907年,澳大利亞女運動員安妮特·凱勒曼,第一個在海灘上穿裸露肩膀和手臂的衣服遊泳,而被當地法庭指控為犯了猥褻暴露罪。1920年第一件遊泳衣在美國出現以後,設計師們便設法如何使泳衣遮蓋身體的麵積更小一些、式樣更奇特一些。比基尼是美國在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由於小島上原子彈試驗而聞名。第一件三點式泳衣問世的爆炸性新聞,對國民心理上的衝擊程度,不亞於比基尼島上的原子彈爆炸的震驚。今天人們將比基尼和三點式泳衣作為同名詞,實在是事出有因。

(三)強製推行

強製推行是服飾運動中的特殊情況。一般是出於社會政治、經濟或軍事上的原因,由統治階級出麵強製性地推廣某種服飾或者是禁止某種服飾,以法律的形式公布,要求百姓遵從。

中國到了商代,生產力發展迅速,蠶絲織品相當豐富,已有錦、綺、綢、絹之分。能看出當時的服飾造型優美,左邊舞女皓衣闊袖,飄帶絞繞,右邊臣服長袖過首,輕盈飄逸。

到了戰國,諸侯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兼並頻繁。當時地處西北的趙國,見到北方遊牧民族(胡人)的裝束是短衣長褲,腳穿革靴,行動方便、奔跑自如。胡人的短衣緊褲比起趙國官兵的長袍笨甲來更有利於騎馬作戰。於是,趙武靈王決定實行軍隊裝備改革的同時,對全國的服裝實行改革。這便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由上而下強製推行的服飾改革。“法度製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的改革原則,遭到了王室大臣這些既得利益者們的抵製。然而趙武靈王為了趙國的強盛,決不在保守派麵前退讓,不僅親自率先穿起胡服,而且下令要求所有王公大臣、庶民百姓一律改穿胡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使服裝改革得以順利進行,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服裝改革終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