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泊鳩滅絕的曆史是人殘酷對待野生動物的最突出的案例之一。
這種個頭不太大的長尾巴的鳥在19世紀中葉之前遍布北美大陸,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鳥類之一。
飄泊鳩經常大量聚集,有時鳥群的數量可達10億隻!大群的鳥經常遷飛尋覓食物豐富的地方。這種鳥喜歡在闊葉林中生活,它們在那裏建巢,主要以樹籽和草籽為食。飄泊鳩在某個林區通常停留幾周到幾個月。孵出小鳥,吃幹淨大麵積林區中的樹籽和草籽後,大群的飄泊鳩又去尋找新的合適的地方,為此它們有時竟飛出幾千公裏。
據目擊者描述,飄泊鳩遷飛的景象令人驚駭。大群的鳥遮天蔽日,霎時間天昏地暗,千萬隻鳥發出拍翅膀的巨響。
人們想方設法來殺死這些鳥,當地的居民弄清鳥群飛行的方向之後,準備好火槍、棍棒、杆子,甚至網。他們不僅開槍,而且還用普通的棍棒打落低空飛行的鳥。
捕殺行動有時持續幾個小時。大量被打死的鳥的肉被人們醃在大桶裏,用來喂豬,或漚成肥料。
那時誰也沒想過飄泊鳩會滅絕。但是到了80年代初,數量眾多的鳥群明顯變得稀少,19世紀末飄泊鳩就消失了。無論是遲到的禁止獵殺的法令,還是為發現飄泊鳩築巢地點而特設的巨額獎金都已於事無補。
1914年,在辛辛那提市動物園裏,最後一隻名叫馬爾塔的飄泊鳩死去。
科學家們認為,飄泊鳩像其他許多群體鳥類一樣,隻能夠群集繁殖。人類的野蠻行為使它們的數量減少到了不能正常築巢繁殖的程度,因而使它們走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