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以後,化學家似乎找到了一個“聚寶盆”,將有機化合物濃硝酸和濃硫酸一作用,就可以變出一種炸藥來。

於是,世界上從事炸藥研究的化學家都紛紛地用這個“聚寶盆”,結果真的製造出一係列性情暴烈姓“硝”的炸藥來。

1877年,化學家默斯頓,用發煙硝酸與二甲基苯胺作用,製得一種名叫特屈兒的炸藥。1906年德國克虜伯炮廠用它來製造炮彈,由於它的毒性較大,工人操作不安全,不久就被淘汰。

1891年德國化學家托倫斯等,用季戊四醇與濃硝酸作用,製得一種爆炸威力大、化學性能穩定的炸藥——太安,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太安是製炸彈、炮彈的主要原料,1940年左右,德國年產1440噸,美國軍火商開足馬力生產,年產竟達6000噸。後來,因它的機械敏感度高,不太安定,操作過程不安全,不久又被另一種名叫黑索金的“硝”字號炸藥代替了。

黑索金的發明有點像硝酸甘油,開始,化學家研究它、製造它完全是用於醫藥目的。1899年化學家亨寧製造出一種治心髒病的藥——黑索金的學名為環三亞甲基三硝胺,當時,他不知道它會是一種炸藥,1925年德國化學家黑爾才發現它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炸藥。於是,就立即著手研究提高它的產量,在低溫下用濃硝酸與洛托品作用,生產率可達68%。不久,被世界各國軍工廠作為製造炮彈的主要原料,當時德國年產84000噸,美國年產18000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硝字號的炸藥飛速發展,最重要的一種炸藥名叫奧克托金,它有高密度、高爆速和耐熱性好的優點,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都需要它。大家知道,現在戰爭用的反坦克穿甲炮彈,前蘇聯卡秋莎和許多導彈中,都要用奧克托金來武裝它們。另外,民用的開山築路,特別是定向爆破作業,也離不開奧克托金。

誠然,硝字號炸藥仍在發展,迄今它們還是炸藥大家族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