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炸藥的英文名稱的開頭字母是T、N、T,因此而得名。它是一種十分厲害的炸藥,學名叫三硝基甲苯。

1880年德國有機化學家赫普,對煤焦油的一種副產品——甲苯發生了興趣,動腦筋想把這一副產品變成炸藥。他把甲苯跟濃硝酸和濃硫酸作用,得到了一種淡黃色粉末,取名TNT。它平時十分“溫良恭儉讓”,用鐵錘敲打,用石臼搗磨,也不會爆炸。但是,如果用雷管去引發它,它就會暴跳如雷,在十萬分之一秒內,把自己體積變大幾萬倍。由於TNT爆炸在瞬時能產生幾十萬個大氣壓,足以摧毀巨大的山岩和堅固的碉堡。

TNT在炸藥中兼有綿羊和老虎的性格,平時它文雅端莊,化學性質穩定,不會腐蝕彈殼,無論用鐵罐、瓦罐都可長期保存,運輸起來也十分安全,特別是用在開山築路上,可充分發揮它的優點。因此,目前TNT的產量仍居炸藥中的首位。

由於TNT在使用時性格過於溫和,因此,有時根據需要,常常與別的炸藥混合使用,常用的混合品種是硝酸銨,製成的炸藥叫硝銨炸藥,它爆炸力不及純TNT大,但有成本低,引爆易等優點,人們也樂於使用它。

“長江後浪推前浪”,人們永遠不會滿足自己己有的成就,既然有機物與濃硝酸作用可製得苦味酸、硝化甘油、TNT等,那麼,還能製造出比它們更優異的炸藥來嗎?

曆史在前進,炸藥的品種在增加,性能也在不斷改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