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現代信息戰爭特色(1)(1 / 3)

戰爭能量:信息化條件下聚放的再認識

眾所周知,戰爭是力量的競賽,而力量的作用最終表現在戰場能量的釋放上。一般情況下,戰爭能量物化在不同的載體中,隻有通過一定的方式才能使之聚集和釋放出來。不同的時代條件下,戰爭能量的存在形態是不同的,其聚集和釋放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當人類跨入信息時代的門檻後,人們在機械化時代形成的戰爭能量觀也必須隨之加以改變。

能量重心:從體能、機械能到信息能

從古至今,人類的體能一直是戰爭能量的重心所在,是其他一切戰爭能量發揮作用的基礎。特別是在農業時代,人的體能更是戰爭能量的核心要素。在當時的戰場上,將士的強壯體魄、持久耐力和敏捷身手,往往對取得戰鬥的勝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刀、槍、弓箭、戰車等冷兵器的運用,雖在量上加大了體能的釋放,卻不能使之產生質的變化。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時代後,隨著人們對新能源的利用、對動力生產工具的使用,導致了社會生產方式的機器化、電氣化和大規模化。坦克、飛機、火炮等機械化兵器相繼出現,使戰場殺傷力成倍增長。於是,機械化戰爭取代了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機械能和化學能成為戰爭能量構成的核心要素。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幾乎是無節製地使用機械能和化學能去摧毀對方,造成巨大的戰爭損害。然而,人們對機械能和化學能的力量還嫌不足。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向世人展示了核能的巨大威力,開創了戰爭能量發展的新紀元。然而,其後的幾十年間,由於核能的威力過於巨大,在毀滅對方的同時,也將毀滅自己。因而二戰後,核武器一直未能得到實戰應用。但是,戰爭的腳步沒有停止,人類對戰爭能量的追求和使用也不會停止。

20世紀末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一種既可以發揮巨大威力,同時又容易受到控製的能量——信息能產生了。由於此時戰場的打擊力和防護力主要來源於信息能,即戰場偵察、情報探測、精確製導、作戰指揮與控製、通信聯絡等受信息能支配和主導。因而,信息能成為戰爭能量構成中新的核心能量。此時,機械能和化學能雖然仍是重要的戰爭能量,但已經融入信息能為主的大能量體係之中。

能量聚放:從規模組合到效能組合

在任何戰爭中,敵對雙方都試圖運用所擁有的戰爭力量,去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而物化在一定載體中的戰爭能量,隻有有效地聚集和釋放出來,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如何使戰爭能量有效地聚集和釋放,自然成為各時代及各國家軍隊謀求的重點目標。

在傳統條件下,戰爭能量的聚集和釋放是規模組合式的,即主要通過各個部隊在特定時空內的集結和配合,實現戰爭能量的疊加和增值。戰爭指導者要盡可能多地將士兵的體能,武器裝備的機械能、化學能集中在一起,從而獲得能量上的優勢,形成足以破壞或消滅對方的殺傷力。此時戰場指揮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協調各個部隊的行動,使戰爭能量朝著同一個方向或目標釋放。

信息化條件下,能量的聚集和釋放方式有了新的變化。首先,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可以將分布在陸、海、空、天、電等各個領域的作戰力量進行無縫隙鏈接。這樣,戰爭能量就成為一個有機聯係的整體。其次,戰爭能量的釋放更加快速與精確。在信息化戰爭中,部隊可以分散部署在戰場的各個角落,即戰爭能量的載體是分散的,但憑借信息的快速流動和集中,可以通過遠程精確打擊等方式,使戰爭能量快速和準確地釋放出來。第三,戰爭能量聚集和釋放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信息不僅可以通過機械能、化學能起作用,其本身也可以通過電磁等空間釋放出巨大的殺傷力。

比較而言,在機械化戰爭中,由於受物質和技術條件的限製,戰爭能量聚放的效率較為低下,發揮的效果也往往不夠理想,戰爭呈現出空間廣闊、規模宏大、人數眾多、進程緩慢、消耗和損失巨大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戰爭中,由於采用了先進的信息網絡係統,可以對戰場進行精確調控,因而戰爭能量的聚集和釋放更加精準、高效,軍隊的作戰能力將由此得到新的、更大的提高。

理想戰爭:新媒體改變戰爭形態

21世紀初爆發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媒體戰。巧妙有效地發揮新媒體的軟殺傷作用,使之成為現代信息戰中的一種重要的作戰工具和戰鬥力,成為軍事和心理打擊的重要載體,可達到渙散敵軍軍心、不戰而勝的目的。

所謂新媒體或稱數字媒體、網絡媒體,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基礎之上,發揮傳播功能的媒介總和。它除具有報紙、電視、電台等傳統媒體的功能外,還具有交互、即時、延展和融合的特征。利用新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的特征,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爭取信息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