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業餘實踐(2)(1 / 3)

2.種苗處理:掰掉短縮基下層的黑蒂,剪掉紡錘根,剪短短縮莖上部的苗葉,隻留6~7厘米長,投入千分之一的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稀釋液10分鍾,取出晾幹,再移栽。根據不同品種分蘖力的強弱,確定栽植密度,一般平地、土壤肥沃、品種分蘖力強的,每畝栽植1600穴左右,坡地、土壤較瘠薄、品種分蘖力較弱的,以每畝1800~2000穴為宜。要施足底肥,適當深植,及時中耕。

3.施肥:黃花菜可連續采摘數年,一年又發生春、秋兩次苗葉,消耗了大量營養,根據黃花菜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要施足冬肥,早施苗肥,重施苔肥,補施蕾肥。

春苗肥:自2月中旬陸續出苗後到花苔抽生前的這一階段為苗期。春苗肥可用速效性的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一般每畝施人糞尿100~150公斤,或施過磷酸鈣10公斤,配合硫酸鉀或氯化鉀5~7.5公斤。

苔肥:經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後,進入花苔分化期。如營養供應充足,能使花苔發育粗壯,抽苔整齊,花蕾肥大,成蕾率高,並能增強萌蕾力,延長采摘期。苔肥以施速效性化肥為主,也可施用人糞尿及餅肥。苔肥需施兩次,兩次每畝用肥合計:尿素12.5~15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10~12.5公斤。

蕾肥:是為補充黃花菜的營養,防止脫肥旱衰,保持葉片青綠不褪色,以達到催蕾壯蕾,提高成蕾率。一般在開始采摘10天後施蕾肥,每畝用尿素5~7.5公斤,兌水淋施根際。

冬肥:施冬肥應在黃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即秋苗經霜後凋萎時進行。冬肥以有機肥為主,用量要多。一般每畝施腐熟豬牛糞草1500~2000公斤或人糞尿500公斤,或餅肥200~300公斤,或優質堆肥2000~2500公斤,並配合適量磷肥。

4.秋苗培育:秋苗是黃花菜積累營養的重要階段。這時它要長出新的龐大根係,要進行葉芽分化,為翌年分生出新的植株打好基礎,還要長好秋苗植株本身,為來年的花芽分化積累營養物質。所以秋苗培育要及早深耕挖土,兌水淋施人畜糞尿或速效性氮磷化肥,防治鏽病,勤除雜草。

5.采摘:當黃花菜花蕾長到充分長度,花蕾飽滿,顏色黃綠,花苞上縱溝明顯,密汁顯著減少時,為成熟花蕾,即可及時采收。采摘時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梗基部,輕輕往下折摘。黃花菜花蕾采收期長,自6月初早熟品種開始采摘起,到9月上旬中、遲熟品種采摘完畢時止,時間長達近百天,一般早熟品種30天左右可采摘,中熟品種為50天,遲熟品種為60~80天,應根據不同品種及時采摘。

杜鵑花的人工雜交

(一)實踐目的

杜鵑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為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稱號。每年春天盛開,其姿態優美,花色豔麗,花瓣富於變化,開花整齊而且花期較長。杜鵑花用以布置園景,無論依山傍水,飾山飾水,還是成叢栽植,點綴山石,再配上其它的觀賞植物如槭樹、鬆樹等,均可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杜鵑花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根可以治內傷、咳嗽、腎虛耳鳴、風濕等症。花葉能外敷治疥瘡痛癤。

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落葉灌木。分枝多,葉互生,枝葉上常生腺鱗。花單生或為頂生總狀花序。

花冠鍾狀或漏鬥狀,通常5裂。雄蕊5~10枚,子房5~10室,胚珠多數,蒴果室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杜鵑花喜酸性土壤,以pH4.5~5.5最適宜。喜溫涼、濕潤而畏酷熱,盆土宜有幹有濕,忌過幹、常潮。喜薄肥勤施,忌濃肥。

(二)實踐器材

指形管、標簽、幹燥箱或冷藏箱、塑料袋、小紙袋等。

(三)實踐方法

根據定向育種目的選擇親本。如進行杜鵑香化育種,親本中一方的花或葉應具香氣。如進行美花種增強抗性的育種,則親本一方應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另一方應有抗性強的特點,在設計雜交組合時應注意雙親配子的親和性,選擇的雙親以同亞屬的種或品種為好,並以一方為野生種,另一方為栽培品種的配合較為理想,其雙親配子親和力強,F1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產生的變異多,而且幾乎沒有兩株的性狀是完全相同的。若在一個親緣關係很近的品種間雜交,F1產生與雙親有很大差異的變異株很少。

1.選擇親本的花期:雙親花期相遇給雜交操作帶來方便。如父本花期早於母本,可將父本花粉采下置冰箱幹燥器中冷藏保存;如父本花期稍晚,則應以保護地栽培或催化措施促進花期相遇。如去外地采花粉,則必需攜帶簡易幹燥箱存放新花粉,以保持花粉活力。

2.去雄:去雄必須掌握適宜時期,落葉杜鵑在開花前4~5天,常綠杜鵑在開花前一周左右去雄,此時它的花絲還未充分伸長,長度低於柱頭,花粉被包裹在花藥內,有粘性而不易散開,去雄安全。如遲至“含苞待放”時,去雄操作很易把大量成熟並已飛散的花粉撒落在同一朵花的柱頭上。因此,杜鵑人工雜交去雄宜早不宜遲,但也應防止過早去雄傷及柔嫩的花體,引起僵花。去雄時要選擇樹冠上部陽光充足處的花序,一個花序常有3~5朵花,為保證受精後胚珠發育得到充足養分,每個花序隻保留1~2朵作去雄母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