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當廢酸排出後,導管內仍有少量餘酸,為了不使餘酸灑在外麵,打開“T”字管上的水止夾即可。
此裝置的優點在於:排酸安全、簡便,鋅粒相對地可多裝些。若是酸裝多了,也可用此裝置吸出多餘的酸。
濃硫酸吸收氨氣的裝置
當把濃H2SO4滴入充滿NH3的集氣瓶中,氣球立即鼓起,並能立即看到瓶底出現(NH4)2SO4的白色晶體。
其中滴管尖嘴必須彎曲遠離氣球,否則當氣球鼓起粘到滴管中的濃H2SO4,則會立刻爆破。
氨氣的收集:最好是用大試管裝NaOH顆粒,而後倒入濃氨水的方法製取。這樣瓶內收集的NH3較為充分、快速。
本裝置也可改用水吸收NH3,以做NH3噴泉實驗的補充。在NH3的噴泉實驗中,學生往往誤認為是在形成噴泉的過程中是NH3溶於水的過程。借此可以講清噴泉實驗是在最初進水的時候NH3已溶於水,以後形成噴泉主要是說明燒瓶內壓強降低所致。
本裝置若除去滴管,也可用於固態的NaOH吸收CO2之用。為了說明NaOH能和CO2反應,最好不用NaOH溶液,而將NaOH顆粒搗碎裝入瓶中,氣球便迅速鼓起,為了使氣球充氣更快,可轉動集氣瓶。
用NaOH溶液吸收CO2效果倒是明顯,但會使學生誤解是NaOH和H2CO3的作用。
幾種簡易的化學實驗裝置介紹
空氣成分測定裝置
在一個集氣瓶上裝上雙孔橡皮塞,一個孔穿過燃燒匙,另一個孔插入玻璃導管,導管的另一端由橡皮管接上的玻璃導管伸入盛水的燒杯裏。在集氣瓶裏注入少量水,然後把集氣瓶的剩餘部分劃成五等分。這就是南彙縣周浦八一中學製作的展品——空氣成分測定裝置。
把紅磷放入燃燒匙,點燃後,立即迅速伸入集氣瓶裏,並馬上塞上橡皮塞,讓紅磷在密閉的集氣瓶裏燃燒,可以看到集氣瓶裏煙霧翻騰,最後熄滅。由於4P+5O2點燃2P2O5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解於水,使集氣瓶內的壓力減少,燒杯裏的水便倒灌進集氣瓶裏,約占容積的五分之一。通過演示,讓學生了解空氣中含有能使紅磷燃燒的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的五分之一。
觀察物質溶解時吸熱或放熱現象的裝置
在三角燒瓶上裝上雙孔橡皮塞,一個孔穿過小試管,一個孔插入波形導管。在波形導管裏注入有色液體,利用有色液柱和升降變化情況,來判斷物質溶解時發生的是吸熱現象,還是放熱現象。
濃硫酸溶於水,使溶液的溫度升高,放出熱量使錐形瓶裏的空氣預熱,熱空氣膨脹又使紅色液柱液麵升高。現象明顯,全班學生都能觀察到,效果較好。這個展品是奉賢縣曙光中學製作的。盧灣區比樂中學的展品原理同曙光中學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用集氣瓶來製作裝置。
硫化氫的合成裝置
川沙縣涇南中學、長寧區複旦中學製作的硫化氫的合成裝置,都得到觀眾的好評。用具支試管(或具支燒瓶)作為氫氣發生器,幹燥管作為硫蒸氣產生器,以橡皮管連接儀器,待氫氣將空氣排盡後,加熱硫粉使氫氣和硫蒸氣化合而成硫化氫。硫化氫可用鉛鹽的溶液或試紙在硫化氫的出口處加以檢查。上述實驗中,可以看到鉛鹽溶液逐漸變黑,析出沉澱,並可聞到臭雞蛋氣味。其反應式:H2+S△H2SH2S+Pb(NO3)2=PbS↓(黑色)+2HNO3濃硫酸和碳反應的實驗裝置
把濃硫酸跟木炭一起放在圓底燒瓶裏,並給燒瓶加熱,木炭就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酸被還原為二氧化硫。
2H2SO4(濃)+C△CO2↑+2H2O+2SO2↑在這個反應裏,濃硫酸是氧化劑,碳是還原劑。複旦中學驗證氧化和還原產物是二氧化硫的二氧化碳,製作了濃硫酸和碳反應的實驗裝置。這個裝置是由一個圓底燒瓶和兩個U形管用導管連接而組成的。從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和澄清的石灰水變為混濁,證明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