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漳河風景(2 / 2)

這就是三十年前的三線建設的戰略,1964年8月,國家建委召開一、二線搬遷會議,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靠山、分散、隱蔽”(簡稱山、散、洞)。有的還要進洞。三線建設宣告拉開帷幕。

在1964-1980年期間,國家在三線地區共審批1100多個中大型建設項目。大批原先位於大城市的工廠與人才進入西部山區。

當然這都是曆史了,現在麵臨的問題就是將這些企業搬遷出來,搬遷到原材料產地,搬倒交通便利的樞紐城市去。

顧教授當時就是三線建設的建設者之一,對其中的艱辛深有體會,這一路訴苦就述到了漳河水庫。

漳河水庫是個水庫群,亞洲第一大人工土壩李家洲大壩氣勢恢弘,腰斬桀驁不遜的漳河而形成庫容20.35億立方米、水麵10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湖麵寬闊、煙波浩淼、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湖水清澈透明、晶瑩如鏡,兩岸青山逶迤、層巒疊翠,景區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山水相融、相映成趣,是旅遊、休閑、度假、療養的絕佳去處。她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荊楚大地上。

這冬天是有綠水和青山,但大部分地方還是枯黃蕭瑟的,這個時節來本來就不是看風景的。

陳天星他們兩輛車穿過水庫邊的煙墩鎮上了副壩,邊看風景邊尋找水庫邊的飯館。

很快就發現一個叫副壩食堂的地方,兩輛車順著指示牌進去,果然是個吃飯的地方。

鄰水的農家院子,十幾間瓦屋錯落著,冬日人少,陳天星他們是今天唯一的客人,店家也隻有老夫妻倆,很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農家院子邊有屯魚的水池子,陳天星親自去選了一條十來斤的大胖頭鰱魚,魚頭魚尾魚骨燉湯,魚肉做魚丸子,又讓老板弄個幹鍋魚雜,幹煸泥鰍,鱔魚燉老黃瓜,看到有野甲魚也讓弄一個甲魚燉小雞子火鍋,還問老板會不會做郭場雞,老板說能做就要了一盆郭場雞,然後讓炒個冬油菜尖,涼拌一個雪裏紅,就差不多齊活了。

老板讓陳天星他們去客房裏打牌玩,陳天星懶得贏顧教授的錢就自己動手幫忙老板做起菜來。

殺鱔魚和甲魚他可是老手,比這院子店家的老夫妻可麻利多了,剃魚骨做魚丸子讓阿狗做的,手法也是讓店家老婆子交口稱讚。

最後老板就是炒了個冬油菜尖和涼拌雪裏蕻,其他的菜都是陳家兄弟直接動手燒的,不到四十分鍾,熱騰騰的幾盆菜就端上桌來,讓正有點餓的顧教授和高英都食欲大振。

白花花的魚頭湯裏飄著魚丸子,這個菜就是那種臉盆大小的不鏽鋼盆子裝的;黃澄澄的郭場雞泛著油光,手指長短的鱔段烘老黃瓜也是分量十足,其他幾個菜比昨天楚門大酒店的菜盤那都分量至少大一倍,而且這食材都是從池子裏現捉現殺的純野生的。

即便是陳家三兄弟和李敢都是練武之人,食量相當於幾個高英,但最終還是有剩餘的菜。

而這些菜最後才三百多元,陳天星大方的一分都沒講價,讓店家老頭很不好意思,最後還送了幾斤幹魚,都是漳河草魚晾曬的方塊陽幹魚,回去用水稍微泡一下,油煎後特別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