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惠靈頓所處的尼可森海港基本走向是沿著一個活躍的地質斷層,因此,這裏的地震活動率要高於新西蘭的平均值。
早在1848年,惠靈頓就曾受到一係列強地震的襲擊;而在之後的1855年,這裏又發生了高達8.2級的大地震。這次強震甚至讓城市地麵發生了大麵積的2到3米的垂直運動,使得一塊原本在海下的陸地被提升出海麵,還成了現在惠靈頓中心商業區的一部分。而今天這裏的地震依然常發不斷, 2009年這裏就已經發生了幾次小型地震,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其實,對於正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澳大利亞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新西蘭來說,地震也一直都是整個國家整體的潛在威脅之一。科學家研究認為,這一地區板塊相撞為火山活動提供了重組的能量,因此地質活動頻繁,每年地震報告多達1000多個。“安居”於如此地質之上,新西蘭全國不得不時刻都為下一次地震的襲擊而提心吊膽。
更何況,對於同為島國的新西蘭來說,雖然被海水淹沒的威脅眼下並不像圖瓦盧那樣嚴峻,但是全球氣候變暖對其造成的危害依然是立竿見影的。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美國《新聞周刊》公布了100處因地球變暖而可能從地球上消失的名勝景區,其中新西蘭的普倫蒂灣就因海平麵上升而麵臨著沙灘與自然港灣被不斷吞噬的威脅。事實上,海平麵上升正讓新西蘭的許多著名海灘成為受害者,僅2008年一年時間,海水就已經吞噬了這個國家至少12米的沙灘,令當地旅遊業大為憂心。如此看來,海水侵襲亦將成為令海濱城市惠靈頓最頭痛的危險之一。
非洲·漸入絕境
南非
開普敦
[名片]
災難性質: 幹旱侵襲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南非立法首都,西開普省省會
總麵積:2454.72平方公裏
總人口:349.71萬
GDP:未有更準確數字
平均海拔:44米
建城時間:1652年
開普敦:饑渴的本色之城
2010年世界杯讓全球聚焦南非的立法首都開普敦,這座灑滿地中海陽光的城市。但是,比勒陀利亞大學氣象學家弗朗西絲·恩格爾布賴奇特卻警告,全球暖化得不到控製,將對整個南部非洲地區尤其是南非西開普地區帶來毀滅性後果。
如果你曾經對於南非的印象是《國家地理》上的茫茫草原、Discovery裏的叢林探險、Can You Fell The Love Tonight裏優美的旋律、梅麗爾·斯特裏普《走出非洲》裏的憂傷,或者曼德拉堅毅的麵龐,那麼,這個被譽為“南非諸城之母”的開普敦將會完全顛覆你對非洲的印象。
開普敦,位於南非最西南端,城市背山麵海迤邐展開,西郊瀕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兩洋之會。1486年的航海年代,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托羅繆·迪亞士發現,此後,這裏便成為歐裔白人的殖民中轉地。100餘年來幾度易主,曆經荷、英、德、法等歐洲諸國的統治及殖民,成為交融著歐洲殖民地文化色彩與南非地中海風情的文化古都。
殖民者發現這個好望角邊混合著海風與陽光的寶地後,帶來了歐洲的葡萄種植技術,將南非的人們帶進了迷醉的酒鄉。南非目前是世界上六大有名的葡萄產區之一,生產地主要集中在開普敦附近。
但是,現在開普敦的葡萄酒業卻受到了幹旱氣候的影響。開普敦大學氣候學教授布魯斯·赫維特森指出,過去50年,西開普敦地區已經變得越來越幹旱,在21世紀,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有人說,開普敦的美麗其實就是大自然的本色美,一切皆是原貌。但願這張純淨未經粉飾的臉不被龜裂。
埃及
亞曆山大
[名片]
災難性質: 海水淹沒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埃及
總麵積:約101平方公裏
總人口:150萬
GDP:未有更準確數字
平均海拔:3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