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於受到海平麵上升和洪水侵襲的威脅。跨越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線、麵積34.4萬平方公裏的大堡礁,也麵臨著大片珊瑚褪色和增長停止的危險。它甚至與馬爾代夫一樣,被列入了12年內將會消失的地球美景之一。
一份2008年底針對氣候變化對悉尼的衝擊提出的報告指出,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悉尼沿岸海平麵到了2050年將上升0.4米,到了2100年則會再上升0.9米。而新南威爾士氣候變化署的副署長史密斯則預計,海平麵每上升0.01米,沙灘將會後退1米。因此,到2050年,一些美麗的悉尼海灘很可能會消失。
對此,新南威爾士氣候變化署的報告表示:悉尼地區密集的住宅以及濱海商業設施,將麵對海水灌入或是海水上升侵蝕的威脅;一些建在海岸前濱地帶的重要基礎設施比如著名的悉尼國際機場也將受到威脅;悉尼海灘的精華區Dee Why和Curl Curl,最有可能在海水侵蝕下消失。
珀斯
[名片]
災難性質:海水淹沒、暴風雨侵襲
劫難程度:★★★★★
所屬國家: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
總麵積:5386平方公裏
總人口:160.26萬人
GDP比重: 5.25%
平均海拔:20米
城市曆史:1829年
珀斯:天鵝帶來不了好運
海平麵上升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兩倍、十年難遇的雷暴雨與特大冰雹,珀斯城危機重重。
每年平均有118個晴天的珀斯,是澳大利亞最燦爛的城市。這座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位於大洋洲大陸西南岸邊的天鵝河(Swan River)畔,背山麵海,與悉尼一樣在地中海氣候的眷顧下擁有最美麗的陽光和水岸。
1697年,荷蘭探險家威廉·烏拉敏在印度洋東岸發現了一個河口,他沿河而上發現河麵上有許多罕見的黑天鵝,於是有了今天珀斯城內的天鵝河之名。但是荷蘭人對這塊地方並不感興趣,因此當1829年英國人的移民來到此地,才真正沿著河岸開創了珀斯城,成為當時“天鵝河殖民地”的首府。
最早的珀斯遠比不上悉尼的興盛,直到1885年在河流上遊發現了黃金,吸引來了大批移民,珀斯才開始高速發展。可以說,這座城市如今的繁榮大部分應歸功於其作為天然資源產業服務中心的地理位置。西澳大利亞州豐富的金、鐵、鎳、鋁土、金剛石、礦物沙、煤炭、油和天然氣資源,令最接近這些珍稀儲備的珀斯大受其益,至少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工程企業在珀斯就都設有辦公室。
清朗的藍天,溫暖的陽光,綠油油的國王公園加上多數和善的珀斯人,讓珀斯在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都是名列前茅,並曾在2003年獲得世界最友善城市首位,得到世界性的讚賞及認同。然而2009年底,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的一篇報道打破了珀斯市民的平靜生活。
因為澳大利亞國家潮汐研究中心的數據指出,珀斯附近海域的上升速度要遠高於全球水平。“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附近海域的海平麵在一年內上升了8.6毫米,而全球平均上升值為3毫米。”
澳大利亞國會氣候變化委員約翰·徹奇博士表示,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在居民區密集於河口、海拔僅20米的珀斯,人們必須開始擔心海平麵上升後洪澇災害和海水侵蝕的影響。
新西蘭
惠靈頓
[名片]
災難性質:地震傾城、海水淹沒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新西蘭首都
總麵積:266.25平方公裏
總人口:44.9萬人
GDP比重: 未有更準確數字
平均海拔:未有更準確數字
城市曆史:1815年
惠靈頓:失樂園
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新西蘭首都惠靈頓,不僅因時常發生的地震而惴惴不安,全球變暖、海平麵上升同樣令這座濱海城市乃至整個新西蘭都倍感危機。
位於新西蘭北島南端的惠靈頓不僅是新西蘭首都,更是扼守南北兩島交通要道的樞紐之地。這座城市三麵環山,一麵臨海,懷抱著世界上最佳深水港之一的尼科爾遜港。由於這座城市的緯度高達南緯41度,是世界上最南方的首都了,因而也受到了這一緯度強烈的西風帶和海峽風的影響,有“多風的惠靈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