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世界歎息 (3)(2 / 3)

從地理位置看,美國有兩腎: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腎害怕的是積水。芝加哥就如同連接兩腎的門,一遇積水過多,就被淹。芝加哥氣候變幻無常,常有陣雨,曆史上的1885年,一場150mm的降雨就讓芝加哥全城被淹。2008年的一次龍卷風攜帶暴雨,將芝加哥幾百公頃的玉米及其他穀物泡成爛泥,26人死亡。

根據IPCC發布的氣候研究報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麵上升,將使2/3以上的三角洲城市水漫金山,而芝加哥作為全美最重要的交通動脈、工業重鎮、金融駐地,外受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位影響,內有極端天氣的頻繁作怪,身處夾縫中的危機更重,一旦遇險,則將使全美運輸、工業比重大受掣肘。

阿拉斯加

[名片]

災難性質:強震傾城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美國

總麵積:1717854平方公裏

總人口:626932

GDP比重: 未有更準確數據

平均海拔:3060米

建城時間: 1959年1月3日加入美聯邦

阿拉斯加:別了,最後的處女地

1867年,美國花高價從俄國手上買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創造了世界上交易麵積最大的土地案。當初,美俄雙方都未曾料到,阿拉斯加有豐富的石油,還可以發展成為國際航運的樞紐之一,更想不到的是,專家說50年內它或將迎來一場9級地震,鑒於科學家認為,氣候暖化是地震的催化劑之一,我們可以認為阿拉斯加也是本書討論的受害者之一。

近一個半世紀前的阿拉斯加購地案,操盤手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華德講了一句話:現在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幾十年,這句話就應驗了。

300萬個湖泊的數量,造就了阿拉斯加的國家公園,也為此地贏得最後處女地的封號。除石油外,天然氣、金、銀、鉛、鋅、煤礦,以及林業蘊藏量均屬世界級,加之位於亞洲與北美大陸航線上,航空的開放天空政策,阿拉斯加成為亞洲國家最理想的資源來源。

就是這樣一座於美國而言,在經濟、國防方麵都相當重要的城市,卻麵臨著強震的危機。

阿拉斯加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頻發,幾乎每年都有一次7級地震,每14年都有一次8級或以上級別的地震。1957年、1964年和1965年的三次大地震分別在“人類曆史上發生的八大最強烈地震”中名列第三、第二和第六位,也是北半球發生的最大的三次地震。2009年5月連續發生20多起地震。

中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一些地質專家普遍認為,氣候變暖導致了地震發生頻率的增加。其中,加拿大地質學家這樣解釋:南北兩極存在的冰帽,等於一種施加在地殼上的力,壓製住地震、火山和海嘯(海洋下的地震)的發生。隨著氣候持續變暖,冰帽消融,地殼感受到的壓力變小,阻擋地震等災害發生的壓力變小。

目前,美國地質勘探局預測,50年內,阿拉斯加州或有一場9級地震發生。這次被預測到的地震,其惡劣影響,將不會亞於2010年2月發生在智利的8.8級地震。據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地球物理學家理查德·格洛斯通過演算發現,智利地震讓地軸移動了8厘米,這使一天的時間縮短了1.26微秒。同時靠近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的聖瑪麗亞島,在地震後升高了2米。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

假如50年內阿拉斯加發生9級地震成真,到時摧毀的不僅是通信、工業設備,更不僅是300億美元。阿拉斯基在美國的國防、航空地位,都經不起這次超強地震的襲擊。

西雅圖

[名片]

災難性質:海水淹沒、強震傾城

劫難程度:★★★★☆

行政歸屬:美國華盛頓州

總麵積:369.2平方公裏

總人口:58.2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