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當當正在家做作業,看到媽媽提著菜籃從外麵回來。“媽媽,今天要做什麼好吃的?”說話間當當已經跑到了媽媽麵前,往菜籃裏一看,“哇,番茄!我最喜歡吃了,我洗一個吃吃。”

媽媽笑著說:“小饞貓,等一下再吃,番茄熟著吃比生吃要好吃得多,而且營養也高。今晚我們吃番茄炒雞蛋。”

“太好了!”當當高興極了,趕緊放下了手中的番茄。

媽媽正要進廚房時,當當突然問道:“媽媽,你說番茄是水果呢還是蔬菜呢?”

這個問題竟一下子問住了媽媽:“番茄應該算是蔬菜吧,具體我也說不清楚,你可以上網查查。”

“不用上網了,我可以問問我們的萬能電子魔盒。”當當說完就跑去找叮叮開啟魔盒去了……

番茄,又稱西紅柿、番柿、洋柿子、六月柿,有蘋果青、粉紅甜肉、橘黃嘉辰等品種。番茄屬茄科草本植物番茄的果實,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茄目,茄科,茄屬,番茄亞屬,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夏季采收,洗淨鮮用。

番茄的食用部位為多汁的漿果。它的品種極多,按果的形狀可分為圓形的、扁圓形的、長圓形的、尖圓形的;按果皮的顏色分,有大紅的、粉紅的、橙紅的和黃色的。

紅色番茄,果色火紅,一般呈微扁圓球形,臍小,肉厚,味道沙甜,汁多爽口,風味佳,生食、熟食可,還可加工成番茄醬、番茄汁;粉紅番茄,果粉紅色,近圓球形,臍小,果麵光滑,味酸甜適度,品質較佳;黃色番茄,果橘黃色果大,圓球形,果肉厚,肉質又麵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

目前,番茄作為一種蔬菜,已被科學家證明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如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C和B族維生素以及葉酸、鉀這些主要的營養素。特別是它所含的番茄紅素,對人體的健康更有益處,而一些水果如西瓜、柚、杏隻含有少量的番茄紅素。多吃番茄具有較強的防癌作用,甚至對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宮癌也有作用。這是因為,番茄含有一種抗氧化劑——番茄紅素,具有降癌症發病率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多種有益的化合物,它們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增強了番茄防癌的能力。

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鮮番茄,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製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豐富的營養,又有多種功用,被稱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維生素A原,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能促進骨骼生長,防治佝僂病、眼幹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膚病的良好功效。人體獲得維生素C的量,是控製和提高肌體抗癌能力的決定因素。番茄內的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還有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番茄富含維生素A、C、B1、B2以及胡蘿卜素和鈣、磷、鉀、鎂、鐵、鋅、銅和碘等多種元素,還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纖維素。

番茄能成為人們口中的佳品還經曆了一段波折呢。據史料記載,番茄是生長在南美洲秘魯國家森林裏的一種野生植物,原名“狼桃”。當地傳說狼桃有毒,吃了狼桃就會起疙瘩長瘤子。雖然它成熟時鮮紅欲滴,紅果配綠葉,十分美麗誘人。但正如色澤嬌豔的蘑菇有劇毒一樣,人們還是對它敬而遠之,未曾有人敢吃上一口,隻是把它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對待。

到了16世紀,英國有位名叫俄羅達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遊,很喜歡番茄這種觀賞植物,於是如獲至寶一般將之帶回英國,作為愛情的禮物獻給了伊麗莎白女王以表達愛意,從此,“愛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廣為流傳了。但人們都把番茄種在莊園裏,並作為象征愛情的禮品贈送給愛人。過了一代又一代,仍沒有人敢吃番茄。

到了17世紀,有一位法國畫家曾多次描繪番茄,麵對番茄這樣美麗可愛而“有毒”的漿果,實在抵擋不住它的誘惑,於是產生了親口嚐一嚐它是什麼味道的念頭,因此,他冒著生命危險吃了一個,覺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後,他躺到床上等著死神的光臨。但一天過去了,他還躺在床上,鼓著眼睛對著天花板發愣。怎麼?他吃了一個像毒蘑一樣鮮紅的番茄居然沒死!他咂巴咂巴嘴唇,回想起咀嚼番茄那味道好極了的感覺,滿麵春風地把“番茄無毒可以吃”的消息告訴了朋友們,他們都驚呆了。不久,番茄無毒的消息震動了西方,並迅速傳遍了世界。

後來有人分析了番茄的成分,論證了它含有多種維生素,是營養極為豐富的食品,於是便把它從公園裏挪出來,移進了菜園。到了18世紀,意大利廚師用西紅柿做成佳肴,色豔、味美,客人讚不絕口。番茄終於登上了餐桌。從此,番茄博得眾人之愛,被譽為紅色果、金蘋果、紅寶石、愛情果。

番茄是明代傳入中國的。很長時間作為觀賞性植物。清代末年,中國人才開始食用番茄。現在它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