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1 / 2)

王石一早就爬起來,拉著雪君姐姐一起趕到穀主在村外的住房前麵。

這裏綠樹環繞,野花怒放,百草隨性,空氣清新。柴門隱在桐蔭之下,簡單自然。門上燙刻著幾朵菊花和一首詩。詩文用隸書:

颯颯霜風拂露台,詩花欣伴菊懷開。

東籬緩步陶杯盡,更有清香撲麵來。

滿目所見,悠然田園,極盡隱逸之風,自在而從容,高雅而潔淨。遙想陶淵明在此間,也不過如此。

雪君姐姐怕王石許多事情記不住,這幾天講過穀主的情況。

穀主姓趙,名運昌,字苑舒,幼時命運不濟,頗多災難,幾近失聰,腿腳亦不便,但他素有高誌,為學刻苦,經義俱佳,理論卓越,藏書雄厚,遠近聞名。後來隋朝傾覆,諸侯爭霸,天下大亂,兵匪橫行,為避戰禍,躲在梨花穀。

武德年間,穀主曾出穀遊曆,結識天下豪傑,相交皆名士,朋友盡真人。與夫人結婚甚晚。

穀主夫人姓董,出身名門,原是隴西大族,她的許多閨中密友紛紛嫁入各種豪族高門,隻有她嫁給一位家族並不顯赫的人。她的一位手帕交鄭氏,嫁給了太原王氏的偏支,就是王雪君父親王珪。

王珪後來做了太子李建成的屬官,不出意外的話,是未來的天子重臣,看上去前途無量。但鄭氏從不因丈夫的無限輝煌而怠慢故友,兩人時常保持通信,關係很好。

玄武門事變爆發之前幾個月,穀主趙先生便覺察到危險,曾經委婉通過夫人去信鄭氏,讓她注意風險,太子與秦王關係過於緊張,很可能爆發劇變,太子屬官處於危險之中。王珪認為形勢確實緊張,但太子身處大義,勝券在握,因此沒有在意。

玄武門之變,如同驚雷起於平野,震驚天下。秦王殺太子、齊王,並殺其子嗣,王珪抗擊被殺,王珪滿門被亂兵屠殺。

幸虧當時穀主正好遊曆長安訪友,因緣際會,救下了王雪君。

穀主胸中自有一份厚重的俠義之氣,王石僅僅聽介紹,就敬仰不已。

曆史總是在分合之間轉換,權勢和利益之間糾葛,殺戮和血腥貫穿了古今,天道演繹,無情如長夜,但人的俠義和高尚,如同夜空中的恒星,璀璨奪目,溫暖夜空下的路人。

王石敲門,然後恭敬的站在門口。

穀主聽力不好,他不自己出來,根本不會知道有人站在門口。

但王石還是不敢直接闖進去。

王雪君說:“這可不像你,平時多皮的人,怎麼現在……”

王石說:“我雖然小,可是知道尊重人。”

門裏傳來一聲女子的聲音:“是小石頭吧?來了就快進來。”

王雪君小聲提醒說:“是姨母。”

王石點頭,表示明白。推門進去。

迎麵一位高領曲裾的女子,約三十多歲,圓臉,大眼睛,臉上透著溫婉賢淑的笑容,身材高挑,端莊大氣。

正是穀主夫人董氏。

兩個小家夥趕緊見禮。

董氏看看王石,笑著說道:“小石頭近來有些瘦了啊。”

王石摸摸自己肩頭,說:“不覺得啊。”

董氏說:“長輩說你瘦了,你應該回答說,回去一定多吃。”

王石一愣,樂了。

董氏讓他們進屋,屋內設一翹頭案,鋪好了紙,備好了筆墨。書案前設幾個蒲團,這是待客用的。

唐初還沒有流行華貴的家具,睡的主要叫榻,床在此時主要是胡床,凳暫時是墊著上馬的,案就是寫字工作的桌子,而真正意義的桌、床、櫃、凳等中式風格的家具,盛唐時期才從上到下,逐漸流行。

穀主就坐在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