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纖維紡織品。超纖維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種纖維,它具有高伸縮性、強韌性以及耐疲勞、耐腐蝕、耐濕、耐熱等特點。
超纖維紡織品可製作防火服、航天服等,還可以做混凝土的增強原料。
太空棉。又稱金屬棉,是一種全新型的超輕超薄、高效保暖的內襯材料。它的兩麵是兩種不同的材料,正麵是一種非織造的特種複合化纖材料,反麵是一層薄薄的帶有無數個微孔的金屬層,大空棉的保暖性、透氣性、耐用性等遠遠超過羽絨、駝毛、絲綿等傳統保暖材料。
防癌紡織品。太陽的照射,是使人們患皮膚癌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發明了防皮膚癌的紡織品。它將麵料用一種特殊化學物質處理後製成衣,防止陽光中紫外線照射的效果要比普通麵料高出四至八倍。夏季穿的輕質衣服,如棉T恤衫,隻能使人在大約兩個半小時內不受太陽照射之苦,而穿上這種新的化學物質處理過的衣服,可保護皮膚在12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內不受日曬之害。
提神紡織品。日本及美國的科學家,將芳香療法的物質,通過“微型壓縮”使其密封在膠囊中,讓這些小膠囊附著在織物上,一旦膠囊破碎芳香物質就會釋放出來,穿著這種衣服的人精力充沛,精神煥發。
調濕熱紡織品。這是一種塗有透濕調節功能的聚合物的布料,聚合物塗層的厚度約0.01毫米,當溫度升高時,聚合物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就增大,猶如布料的“毛孔”打開,使汗蒸發出去;在冷的時候,“毛孔”關閉,保持熱量,與人的皮膚相似。這種布料防水性好,質感柔和,透氣性優良,適宜於運動員穿著,還有防雨的作用。
2.皮膚型蛋白質衣料
這種衣料是一種由蛋白質加工製成的蛋白質纖維加工而成的。它不僅有人造纖維的優良特性,而且具有皮膚一樣的透氣保溫性能。
用蛋白質作原料製成蛋白纖維早已有了。英國人從動物膠中提取蛋白,製造出人造蛋白纖維;意大利人以牛乳酪素為原料,製成人造羊毛。蛋白纖維就是纖維素。科學家用蠶分泌出絲液吐絲的方法,先在大豆、玉米和花生中提取出蛋白質,製成粘稠狀的紡絲溶液,再經噴絲頭中凝固劑的作用,使它凝固成為蛋白纖維。這種纖維具有一定的透氣透濕性,但強度較差,而且所用的原料又是人類的食物,所以發展受到限製。
科學家又找到一種人體蛋白質做的衣料,就是皮膚型蛋白質衣料。因為人體蛋白質水解後可得到20餘種氨基酸,利用氨基酸聚合體製成的衣料,具有皮膚的呼吸功能,既能保溫,又能透氣。人體蛋白質的來源很廣,淚水、唾沫、汗液和尿液中都有。如果將人體蛋白質纖維做成呼吸型衣料,便是很有前途的服裝新材料。
所謂能呼吸的皮膚織物,大多是多微孔薄膜的織物,這些薄膜的微孔比水滴小、比水分子大。用這種織物製成衣服,雨水不會透進衣服,而衣服內的汗水氣可以排出。另外,微孔內壁經過拒水材料處理,能阻止水由於毛細管作用沿微孔向內滲透。
製造多微孔薄膜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塗層中加入親水性微粒、多孔填料或發泡劑等,使塗層中形成許多微孔。另一種是采用超細纖維織物經超高收縮後,產生高密度的微細絨毛,它的孔隙很小。還有一種是利用高聚物在特定的工藝條件下,使原纖維組成的行列結構產生變形,行列間形成多微孔,再經過熱處理把這些微孔固定下來。
3.細菌布
生產人類未來做衣穿戴的布,可以不用栽種棉花和紡紗織布。19世紀初,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使酒變成醋的細菌,叫膠醋酸杆菌,它會“吐”出一根根微小的絲。後來經過人工培育繁殖,製取到一種完全新型的尤紡織物,人們叫它細菌布。
細菌布的纖維,實際上是“黴菌”生產的。隻要有一定的溫度和少許的養料,這類細菌就會長出大量纖細的“絨毛”,這就是通常講的“長黴”。科學家在細菌培養基裏滴進幾滴熒光增白劑,細菌受到刺激,使多束的微細纖維合並在一起,變成又粗又長的纖維,而且生長速度也比正常速度快三倍。這些纖維經過互相交叉粘合,會形成菌絲的纖維網絡。把它們的水分濾掉,像造紙一樣,再用化學增塑劑處理,便得到具有一定柔軟性的無紡纖維成品。通常,隻要48小時,就能在5升的培養罐內製取0.5公斤的細菌纖維,這比棉、毛、絲等的生產周期要快千萬倍,甚至比化纖的生產速度還快。
細菌布大量生產的難題是造價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