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
徐向前(1902~1990年)23歲就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鬥爭。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參加了廣州起義,後轉往海陸豐地區,與彭湃等領導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後任中共鄂豫邊特委委員,鄂豫邊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四方麵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在創建紅軍、開展武裝鬥爭和開辟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他表現出非凡的組織領導和軍事指揮才能,為建立一支英勇善戰的主力紅軍作出了貢獻。長征中,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積極擁護中央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為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作出了特殊貢獻。後奉軍委命令,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路軍總指揮,率部西進,與敵血戰河西走廊,有力地策應了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
抗日戰爭時期,徐向前先後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長。他與劉伯承、鄧小平等一起領導開辟晉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據地;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隊,堅持和發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培養了一大批抗日軍政人才。
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太原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太原前線總前委書記,指揮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戰役,山西獲得完全解放。徐向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智勇兼備,果斷靈活,善於以弱敵強,以少勝多,運動殲敵。為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以自己的戰爭實踐和理論,為豐富毛澤東軍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向前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他為鞏固國防、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和建設民兵預備役力量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1967年2月,與幾位老一輩革命家一起,大義凜然,強烈譴責和揭露林彪、江青等人的反黨亂軍陰謀。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曆史時期,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對黨、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義無反顧,鞠躬盡瘁。
羅榮桓
羅榮桓(1902~1963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湖南衡山南灣村(今屬衡東)人。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鄂南暴動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上井岡山。曾任紅軍第四軍政委,紅軍第一軍團、江西軍區、紅軍第八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委兼代理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解放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一政委。新中國建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是中共七屆中央委員,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