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共第六至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曾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1955年被援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9年在廬山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期間,受到錯誤的批判,被免去國防部長職務。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和迫害,於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複名譽。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彭德懷軍事文選》。

劉伯承

劉伯承(1892~198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理論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原名明昭,四川開縣人。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後,發動了四川滬(州)順(慶)起義。1927年又參與和領導了南昌起義。1928年去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特別是二萬五千裏長征中,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開辟了晉冀魯豫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7年與鄧小平一起率部挺進中原,揭開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新中國建立後,曆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二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6年10月7日病逝於北京,主要軍事著作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

賀龍

賀龍元帥(1896~1969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原名文常,湖南桑植人。1916年為反對反動政府盤剝,兩把菜刀鬧革命,奪取鹽局武器,開始武裝鬥爭。同年參加討袁護國軍。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曆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師長、第二十軍軍長。1927年參與領導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開辟湘鄂西和洪湖兩個革命根據地。1934年開辟湘鄂川黔根據地。1935年參加長征,任紅二方麵軍總指揮,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一二零師師長,陝甘晉綏五省聯防軍司令員。創建晉綏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中任西北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新中國建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文化大革命”中,由於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迫害,於1969年6月9日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徹底平反昭雪,恢複名譽。著作有《南昌起義與我軍建設》等。

陳毅

陳毅(1901~1972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與組織者之一。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後因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驅逐回國。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8年1月和朱德領導了湘南起義,4月同朱德一起率部隊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1929年協助毛澤東召開了古田會議。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時期,陳毅仍留在江西堅持遊擊戰爭,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抗日戰爭時期,領導新四軍鞏固和擴大了華中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曾先後任山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部隊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並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新中國建立後曾任上海市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遭到嚴重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