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
軍士是介於軍官或準尉與兵之間的一個等級,亦稱為“士官”。各國軍士等級差別較大,多數分三級或四級,分三級的通常為上土、中士、下士;為四級的一般為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土。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波蘭、意大利、阿根廷、秘魯等一些歐美國家,軍士設六至七級。而目前我國設士官八級(軍士長四級、專業軍士四級)、軍士三級,共計十一級,是當今設軍士等級最多的國家。
兵
兵是軍銜等級體係中最低的一個層次。多數國兵的銜級設二——三級。前蘇聯、東歐國家和朝鮮、蒙古、越南、古巴等國,均設二級:上等兵、列兵;美、英、法、意等國設三級: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或新兵);德國、日本等國設四級;印度則設五級;而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荷蘭、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隻設一級。
準尉與士兵軍銜製度
軍銜製度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士兵的銜級包括在內,構成上至最高統帥、下到士兵的完整的軍人等級體係。各國軍隊都有士兵軍銜製度。一些國家在軍官與軍士之間,還設有準尉製度。
鑒於軍隊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和機要保密人員不宜流動頻繁,一些較為複雜的操作和管理技術隻經短期培訓難以適應實踐需要,一些相當於軍官職務的人員軍銜級別不能按指揮軍官那樣正常晉升,一些長期留用的優秀技術士兵需給予相應的級別、待遇。於是,一些國家相繼在軍官和士兵之間設置了準尉銜。準尉大多是軍隊中的技術骨幹,目前準尉在軍隊中擔負的職務範圍趨向擴大。
多數國家的準尉是介於尉官和軍士之間的特殊軍階,既不算軍官,也不算土官(軍士),有的國家是軍官的最低一級。
準尉的軍銜雖是少尉的下一級,但通常不能晉升為少尉,而隻能在準尉的銜級內,逐級晉升。
軍銜識別標誌
軍銜識別標誌,是軍人製服上表明其等級身份的符號。通常包括肩章、肩徽、領章、領徽、臂章和袖章等。廣義的軍銜標誌(亦稱軍人識別標誌)還包括帽徽、胸章等。另外,一些服飾、帽飾(鑲條、牙線、紐扣、帽簷花、帽飾帶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識別軍銜和軍兵種。軍銜標誌是軍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裝飾、點綴、襯托、美化軍容和標誌軍銜等級、區分軍兵種及專業勤務的作用。因此,軍銜識別標誌也是軍銜製的一個重要內容。
到了20世紀初,世界上大數國家的軍隊都有了軍銜識別標誌。由於軍銜製度是一項國際性製度,各國的軍銜標誌具有一些共同點,但又受各國傳統習慣的影響,因此軍銜標誌五花八門,各具特色。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銜標誌形式多樣,種類繁雜,但最主要和常見的有肩章、領章、臂章和袖章等。
肩章
肩章是目前世界各國軍隊最常見的一種識別標誌,其主要作用是區別軍銜等級。肩章的形狀通常為狹長的多邊形,有四邊形(上端為斜邊)、五邊形(上端為三角形)、六邊形(上端為梯形)等。肩章版麵上通常鑲有杠條、星徽和其他圖案。從總體上看,前蘇聯、東歐、朝鮮、越南、蒙古和我國軍隊的肩章多采用縱杠,而西方國家軍隊多采用橫杠。另外,各國海軍肩章大多采用橫杠,這已成為國際慣例。多數國家肩章上的星徽為五角星,英國、德國的肩章星徽為四角星。有一些國家(如美國)是將星徽直接綴釘在軍服的肩袢上,而不是鑲在肩章版麵上,因此這種肩章也叫肩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