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為學習公韌夜讀書(3 / 3)

公韌鼻子哼了一下說:“當今的中國,還談得上什麼自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皇帝是一人說了算,一切人都得聽他的,要是不聽他的,那就是不忠,那就是叛民。”

陳少白說:“現在也不能全這麼說,這個光緒還是不錯的,已經開始了一點兒言論自由,也讓有的漢人說了幾句真話,就是慈禧、榮祿之輩太壞。可惜啊,可惜,就是這點兒自由,我看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斯賓塞爾(1820——1903)是近代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19世紀歐州最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家。

斯賓塞爾的學說曾在維多利亞時代盛行一時,在1880—1914年這30多年裏,他對很多國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由於這個學說存在一些流弊,而導致了世界上多年連綿不斷的戰爭,隨後這個學說逐漸被人們所憎惡,所淡忘。但以前的那些流弊在逐漸被解決以後,這個學說又複興起來了,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斯賓塞爾認為,各種工業發達,自然有一種經濟的需要,不能不去分工,分工以後讓各人自己在經濟上麵競爭,人類自然因競爭而進步。這種方法還可以使他們你賣我買,自由貿易,不受政府幹涉,養成他們一種覺悟,知道人類應該是互相幫助,互相依靠的。自由貿易促使人們覺悟,彼此衝突是最不經濟的事,於是商業的關係就更為密切,諸凡國內國際種種養成仇恨的勢力均可一起打消,世界上的衝突,矛盾便可從經濟發展上解決,戰爭行為也就可避免了。

他的這種學說是建立在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分子在能力上平等,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上的商業競爭是強弱不等的,在國內大資本家靠其雄厚的資本,壓製小資本家的發展,甚至在某行業搞壟斷,而失去自由競爭的意義;在國際上,強國欺負弱國,掠奪原料,傾銷商品,甚至發動侵略戰爭,聚斂大量財富;強國與強國之間因爭奪殖民地,利益範圍也會發生衝突,甚至戰爭。長期矛盾的積累,便引起了世界範圍的大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他的這種學說在應用的時候,所得到結果正好與理想中的結果適得其反。

公韌說:“斯先生說得這些話,我不讚成,世界上哪有公平二字啊,英國的鴉片大量地傾銷中國,我們稍微有點兒反對意見,他們就用大炮對付我們,太欺負人了。”

陳少白說:“這個事,也不是不能解決,等我們強大了,和他們力量平等了,再建立上一個反不正當競爭法,或者反壟斷法之類的條約,這個事不就解決了嗎。”

公韌說:“那得等我們推翻清朝了吧。”

陳少白又說:“兩國打仗是最不經濟的事,我們和西方國家開仗,他們失去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而我們失去了西方的科學技術。隻有兩國貿易往來,才是對兩方麵都有利的事。”

伯倫知理( 1808-1881)生於瑞士蘇黎世,是當時歐洲知名的學者、政治家;著有<<一般國家法>>、<<德意誌國家詞典>>、<<國家學(論) >> 等, 在國家理論和國際法領域有一定影響。有賀長雄(1860-1921),字帚川,出生於日本大阪;法學博士、文學博士;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國際法專家,在中國清末留學日本熱潮中,他是很多中國青年的老師。主要著作有:《日清戰爭國際法論》、《國法學》、《近時外交史》。

公韌和陳少白對這些理論問題越討論越熱烈,對這些書與刊物越讀越有興趣,不禁到了廢寢忘食、日夜攻讀的程度。

有一日,忽然有敲門聲,陳少白就問:“誰呀?”門外有人答:“是我呀,楊衢雲。”陳少白不聽便罷,聽了就大罵道:“你不在香港好好地當你的伯理璽天德,又跑到這裏來幹什麼?”而孫文也聽到了是楊衢雲的聲音,臉色也是一沉,對陳少白說:“這個楊衢雲啊,準是又犯病了吧,怎麼今天到這裏來了!?”陳少白繼續大罵道:“楊衢雲伯理璽天德,你這麼大的身份,跑到我們這個小地方來做什麼?我們這裏的廟小,盛不下你,趕緊走吧,趕緊走吧,我們不歡迎你!”楊衢雲幾乎是哀求著說:“你們總得讓我進門啊,進了門再聽你們的教育還不行嗎!”

(楊衢雲到底要說什麼,且聽下回分解。感謝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請收藏,請評論,請投花,請投凸票,請動一下金手指,點一下頂或者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