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肌肉係統(3 / 3)

(三)肌肉中的脂肪減少

在骨骼肌表麵和肌纖維之間都有脂肪存在。脂肪多對肌纖維的收縮會產生阻力,肌肉工作效率將降低。通過訓練,特別是耐力性訓練,可減少脂肪。

(四)肌肉內結締組織增多

力量性訓練可使肌肉結締組織顯著增加,主要表現在肌內膜和肌束膜均增厚,肌腱和韌帶也明顯增粗。上述變化都表明肌肉的抗拉力性能不斷提高。

(五)肌肉內化學成分的變化

經長期鍛煉,肌肉中一些化學成分會明顯增加,如肌紅蛋白、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和肌糖元都有較明顯增加。

肌肉的損傷與治療

(一)肌肉拉傷及治療

肌肉強烈的收縮以及過度的拉長所產生的肌肉輕微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叫做肌肉拉傷。其表現為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更加嚴重。做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時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現象。有些有閃痛、撕裂的感覺,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摩部分有凹陷及一端異常隆起。

肌肉拉傷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當、訓練水平不夠、疲勞或過度負荷、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等造成。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範圍,也可發生拉傷。

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痙攣者,用針刺療法會取得顯著療效。肌纖維部分斷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壓包紮,還要把患肢放在使受傷肌肉鬆弛的位置以減輕疼痛。兩天後開始按摩,要用輕緩的手法。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馬上送醫院確診,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二)肌肉痙攣及治療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它是肌肉產生的不自主的強烈收縮。

引起肌肉痙攣常見的原因:

疲勞:身體疲勞會使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改變,此時肌肉會堆積大量的乳酸,不斷地刺激肌肉痙攣。

電解質不平衡:運動中大量出汗,會流失大量的電解質。汗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鹽,流失過多的鹽會使肌肉興奮造成抽筋。

寒冷的刺激:在寒冷的氣候中,比如遊泳時受到冷水的刺激,尤其是在準備活動不充分時,肌肉容易產生痙攣。

處理方法:發生肌肉痙攣時,一般隻要向相反的方向牽引痙攣的肌肉就能緩解痙攣。處理時要注意保暖,牽引時用力要均勻,切勿使用過大的力氣,以免造成肌肉的拉傷。腹部肌肉痙攣時,可做背部伸展運動來拉長腹肌,還可以熱敷或按摩腹部。小腿肌肉痙攣時,可伸直膝關節,勾起腳尖同時雙手握住腳用力向上牽引。遊泳中出現肌肉痙攣時要鎮定,在水中自救的方法是用沒抽筋的一側手握住抽筋的腳趾,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抽筋一側的手掌按住抽筋腿的膝蓋上,幫助膝關節伸直,待痙攣緩解後,再慢慢遊向岸邊。

(三)肌肉萎縮及治療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比正常的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不僅與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有關,更與神經係統有密切關係。脊髓疾病常造成肌肉營養不良而致使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表現。肌肉萎縮調護的關鍵是調暢肢體氣血,恢複肢體功能活動。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采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若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無法行走,臥床階段可采用臥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避免“畸型”發生。接著采取主動練功訓練,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練功。按照病情,可選用相應的導引、按摩、氣功以及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鍛煉方法。生活作業方法更為實用易學。如果上肢活動障礙者,選擇寫字、投擲、接球、彈琴、編織、撥算盤等辦法,如果下肢活動受限者,采用踏三輪車、縫紉等作業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