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控製(二)(1 / 3)

二、屏障環境及設施的管理

(一)設施啟用前的淨化操作

一個新建(改建)和停用後新引入動物的飼養室或實驗室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淨化處理。

1.啟動運行淨化處理的順序開機→清掃清潔區→淨水洗刷→洗滌劑洗刷→淨水洗刷→關機→封閉通道口→噴霧消毒→啟封各通道→換氣24h,消毒劑擦拭→封閉通道→熏蒸消毒→啟封各通道→換氣3天→檢測落下菌數→結果(合格→啟用,不合格→重複淨化消毒)。

2.啟用運行前儀器設備進入將實驗所需常規儀器、設備、籠架具、超淨台等移入潔淨區,對怕腐蝕的儀器設備要進行保護。

3.啟動前淨化操作的具體步驟和要求

(1)啟動送、排風機,調整好風量、氣流速度、換氣次數及壓強梯度,設備穩定運行24h。

(2)清掃清潔區順序:天花板→牆壁→籠架具→儀器設備→實驗台→地麵。

(3)清掃後用淨水將地麵、牆麵、實驗台洗刷3遍,洗刷後再用中性洗滌劑洗刷,最後用淨水刷洗幹淨,關閉送、排風機,封閉與外界相通的所有通道。

(4)操作人員穿戴好防護服,將配製好的消毒液裝入噴霧器,進行噴霧。常用的噴霧劑為過氧乙酸,其使用濃度為2%過氧乙酸,用量10ml/m3,噴霧後保持2~3h。

(5)操作人員穿戴好防護服,進入潔淨區,解封各通道,送風換氣24h。

(6)甲醛熏蒸:熏蒸程序與噴霧程序相同,熏蒸時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好防護服和防毒麵具,一般使用劑量為10%濃度的甲醛40ml/m3中加入30g/m3高錳酸鉀,產生氣體後操作人員迅速退出並封閉門,保持24h以上作用時間。若采用加熱法熏蒸,使用濃度為10%的甲醛25~50ml/m3作用24h以上。

(7)操作人員穿戴好無菌保護服,戴好無菌防毒麵具進入潔淨室,啟封各通道口,開始送風換氣2~3天,最後測定室內落下菌。

(二)進出屏障環境設施的操作管理

1.人員工作人員進入第一更衣室脫掉全部衣服,進入淋浴間淋浴10~30min,淋浴後將用過的毛巾拖鞋放在淋浴間,進入第二更衣室站在預先放好的滅菌毛巾上,用滅菌毛巾擦幹身體,穿上已滅菌好的工作服,戴上工作帽(頭發不許外露)、手套。在離開第二更衣室之前打開淋浴間內門,把用過的毛巾和包布放在淋浴間(這些物品由下一個進入淋浴間的人放入第一更衣室),這時工作人員可以進入工作間。如果滅菌衣物需要補充,工作人員必須先去潔淨間取滅菌過的衣物放在內更衣室,以便下次使用。

2.動物動物必須通過傳遞窗傳入。傳遞動物時一個人在清潔間,另一個在洗刷間。在洗刷間的人確認傳遞窗對側門關閉時,打開進口,把運輸盒放進傳遞窗,然後用噴霧器噴過氧乙酸,關閉進口,15min後由在清潔間的人打開內口,在傳遞窗內啟開運輸盒把動物移到預先準備好的滅菌飼育盒裏,運輸盒留在窗內,取出飼育盒關閉內口,把動物送入飼育室。動物傳出:工作人員在動物房把動物裝入運輸盒(要帶過濾膜),用膠帶封好後經汙染走廊放在緩衝間,負責發送動物的人從緩衝間取走。

3.物品和用具

(1)滅菌櫃的使用清潔區使用的全部鼠盒、水瓶、水、飼料、墊料、衣服等耐熱物品都必須經過雙門真空高壓滅菌櫃滅菌後方可進入清潔區,滅菌櫃的操作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每次滅菌都必須進行安全測試,確保達到有效滅菌(用試紙法或培養法)。開啟滅菌櫃進口時必須在滅菌櫃出口關閉狀態下進行,相反在確認滅菌櫃進口關閉狀態下開啟出口。操作人員必須在放入或取出櫃內物品後隨手關閉櫃門。

(2)傳遞窗和渡槽的使用不耐熱類物品經過渡槽或傳遞窗進入清潔區。傳遞窗的使用方法同傳遞動物一樣,隻是物品擺放時要留表麵空間,使其充分消毒,存放時間要超過30min。也可用高強度紫外燈照射滅菌。耐酸、耐水的物品可經渡槽進入清潔區。渡槽內存放消毒藥水的液麵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低於隔離板,要經常檢查藥液並補充。槽內消毒液一般3~4個月更換一次,更換時先把清潔區一側的蓋封嚴,然後打開排水閥,水排完後把新配好的消毒水由外側加入渡槽。使用時工作人員把物品由外間放入渡槽,然後由清潔區的工作人員戴橡膠手套取出。傳渡的物品在槽內存放時間不少於30min。

(三)屏障環境及設施操作管理規程

1.工作人員屏障環境及設施(繁育)操作規程

(1)工作人員在休息室脫下飾物、換鞋、洗手。

(2)進入第一更衣室脫衣、換鞋。

(3)進入淋浴室,洗漱口腔,全身淋浴10~30min,然後在清潔區用消毒毛巾擦幹身體。

(4)進入第二更衣室,穿無菌工作服,戴口罩及工作帽,穿工作鞋,戴工作手套。

(5)經緩衝間、風淋室,通過清潔走廊後去清潔準備區,把當天使用的東西裝在運輸車一次推到飼育間或實驗室。

(6)然後到第一間飼養室工作,檢查室內環境及動物一般情況,清除汙物、糞便,打掃衛生,把汙物及汙染器具從後門放在汙染走廊上。加滅菌飼料、飲水,更換消毒墊料。做好繁殖、育種、室內環境及動物情況的記錄,特別對異常情況及處理辦法要認真記錄。

(7)第一間工作完成後,從前門通過清潔走廊進入第二間,按第一間要求進行工作。這樣依次完成,最後從工作間後門出去進入汙染走廊。

(8)將汙染走廊上的汙物及汙染器具全部送清洗消毒間進行清洗消毒備用。

2.工作人員在潔淨區內工作時注意事項

(1)途經所有的門都必須隨開隨關,不能有敞門現象。飼育間與汙染走廊的門必須上鎖。

(2)SPF室每周更換墊料1~2次,室內消毒1次,用藥水擦四壁、籠架、拖地,定期噴霧消毒。籠具每周消毒1~2次。

(3)保持準備室和浴室、走廊清潔無塵,每天用藥水擦拭、拖地,定期用過氧乙酸噴霧消毒。紫外線燈管使用1000h要及時更換。

(4)隔月做一次落下菌檢查。每季度對動物做1次微生物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5)工作人員要做好下次進室的各項準備工作。

(6)工作人員患有感冒、腹瀉及胃腸不適、真菌性皮膚病或有傷口及發熱等疾病時,不得進入清潔區工作。

三、獨立送風籠具的使用管理

(一)IVC操作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1.啟動超淨工作台風機,淨化台內環境,打開工作燈達到工作照度。

2.檢查超淨工作台中已準備的各種滅菌飼養和實驗物品(飼料、墊料、酸化水及實驗用物)是否齊全。若需更換籠盒,應先檢查滅菌籠盒準備情況,並用不鏽鋼推車將其移至超淨工作台旁邊。

3.檢查噴霧器噴灑效果及超淨台內外擦抹用的藥液是否配置好。

4.打開房間內排風係統,排除打開籠盒時逸出的有味氣體。

5.檢查IVC機組各種儀表指針及掃描目視各籠盒內的動物情況,估測IVC運行情況。

6.記錄影響實驗動物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參數,如溫度、相對濕度、日溫差、籠盒內外壓差等。

(二)IVC操作使用程序及操作規範

1.人員戴好一次性口罩、帽子及醫用乳膠手套(注意:戴手套前應洗淨手及指甲,若指甲太長應適當修剪,以免戳破醫用乳膠手套)。

2.用雙手輕輕抬起IVC籠盒外端,沿籠架擱擋向外移出籠盒。

3.用藥液噴霧器充分噴灑雙手手套外表及IVC籠盒的外麵。也可將戴手套的雙手浸入藥液中消毒。另外,用消毒藥液浸泡的毛巾,擦拭IVC籠盒外表。

4.打開超淨工作台拉門(高度隻要能使籠盒進入即可),把籠盒移入超淨工作台。

5.打開IVC籠盒蓋底之間的緊固扣,取下籠蓋,並側放在一邊。

6.目視籠盒中動物的生活情況,做出添料、加水、換盒及動物實驗的選擇,並實施。

(1)加飲飼料齧齒類動物為自由采食(因實驗需要,限量供給除外),添加時,加滿料鬥即可,根據動物的數量,一般加一次料可維持3天左右。

(2)飲用水齧齒類動物的飲水量不大,一瓶250ml的水對4~8隻小鼠,維持3天綽綽有餘。斷水的主要原因是水瓶或飲水口漏水。防止斷水的關鍵是選擇優質水瓶和灌水後瓶蓋的擰緊。打開籠盒,取出水瓶。觀察水瓶中剩餘水的水質是否渾濁,如發現渾濁,立即更換水瓶,換上一瓶清洗過水瓶並經滅菌的飲用水。若剩餘水清澈,未發現有汙染的情況,則可使用原來水瓶,在超淨台中直接通過龍頭灌裝超濾酸化水,繼續使用。裝畢,關龍頭閥門,防止泄漏,腐蝕超淨工作台台麵。

(3)更換籠盒由於籠盒內換氣次數高,帶走了盒內水分,保持盒內墊料幹燥及空氣清爽。籠盒一般可延長到2~3周更換一次。IVC籠盒的更換,可先將滅菌過的籠盒移入超淨工作台中,鋪放適量滅菌墊料,然後打開需換籠盒的金屬網蓋,加足飼料及飲用水,蓋上盒蓋,扣上緊固扣蓋IVC籠蓋,扣緊籠盒搭扣,送回IVC籠架,最後把原籠盒上的動物卡片移插至新的籠盒上,並把換下籠盒放入專用塑料袋中,紮緊集中外運處理。當然,更換籠盒也可隻換籠盒底盒,不換盒蓋,這要視籠盒的使用情況而定。更換籠盒時,有時也可順便檢查一下盒蓋上的終端過濾器情況,並做適當處理(互相對換、換膜等)。

7.動物實驗按上述方法,打開籠盒蓋,在超淨工作台內再次對戴有乳將膠手套的雙手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滅菌,從籠盒中取出動物,放在小動物手術台上,麻醉、捆綁四肢、手術、止血、縫合,或灌藥、注射、采血,或處死、解剖、取標本等。實驗完畢,順便檢查一下動物飼料、飲水及籠盒的汙染情況,該添就添,該加則加,該換就換。一切視情況而定。

做完超淨工作台中飼養和實驗工作,蓋好籠盒,打開超淨台移門,取出籠盒,放在IVC籠架上原位(如需更換位置,則另作別論),對準籠架進出風口沿籠架擱擋,輕輕推入,接口後在籠架固定鈕內放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