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風雅四君(1 / 2)

“話說如今天下年輕一輩中不缺有才德、武功者,如南地天女峰‘菘山三子’,北天女峰的‘四少’,東地的‘十三子’,而‘風雅四公子’之所以能在半年內名聲大盛,其一乃四人致力於三國與硯城的不戰之約的達成,其二因以‘風雅’冠四人者乃是天女河畔流聲刹的七空大師。”說到這兒,顧諳停了下來,問殷滌,“你知道他為什麼叫‘七空’嗎?”

“我隻知修佛者講‘四大皆空’,即地空、火空、水空、風空,難道是七空大師另悟禪機?或者是因人常將日、月與金、木、水、火、土稱為七曜,難不成是這個因由?”殷滌請教道。

顧諳樂道:“所以世人大多容易被表象迷惑,你們都覺得像大師這種佛修,取的名字一定是參禪悟透方得的。我告訴你,大師取名七空,是當年走投無路入空門剃度後腦袋空空了七日,遂以‘七空’謂己。”

殷滌不相信地看著顧諳。

“大師以‘風雅’稱這四人,世人以為大師是以《詩經》中《國風》、《大雅》、《小雅》來賦他們文采風度,其實也錯了。”

“錯了?難道不是?”

“班固《東都賦》有雲:臨之以《王製》,考之以《風》《雅》。風雅一詞出於此。”

殷滌正襟道:“願聞其詳。”

“半年前,南芷舉辦的士林會中士子們分析天下之勢,有人談到硯城在如今天下局勢中的製約作用,提出若不戰天下安的談論,進而便有人推舉有識之士欲諫各國天子以成此事。奈何士子在民間,一時之間聲勢難近天子。此事傳入四位公子耳中,四公子仁厚賢能,以百姓先,諫言各家天子,建議與硯城簽訂不戰和約,希望天下能夠不起戰事,百姓安居樂業。達成東盛、南芷、北杞三使入硯城簽約之行。七空大師聽聞後盛讚四人‘風雅四君’。”

“是!”

“大師將‘風流夜色’評給照夜公子皆因此子風流之姿,冠絕天下。”

悧兒隻顧低頭咬著牛肉餅,狠咬得牛油灑到前襟上,抬眼等著殷滌來擦,卻瞧見殷滌一臉向往之色地傾聽,不由搖頭一歎,抓起殷滌衣袖胡亂抹了兩下,繼續跟牛肉餅較勁。

“大師評半璧公子為‘懷璧留香’,便知此子身懷絕技,可惜我與此人緣慳一麵,但聽大師講過他們交往的幾件事:此子當年遊曆借宿流聲刹,身邊無一童相伴,一應事務皆自理;與大師辯佛勝不驕敗不餒;流聲刹後山有半畝荒田,此子臨走時為謝大師留宿之舉將荒田修葺,種上時令菜蔬作為供養。我雖不識此君,但信大師言。”

遠行客這時道:“所以姐姐認為他不會做出背後妄論一事?”

顧諳一笑:“誰說背後妄論就一定不是好事?妄論者就不是好人?我如今不就正在做這事,難道我不是好人?”

少年聞言一笑,問道:“那剩下的兩位公子呢?”

“‘公子兮兮’的簡兮公子,四人中大師唯給他以‘公子’稱號,便知其子的風華絕代,謀略聲望。據說此子識上古之文、雙手會寫梅花篆字,精通奇門遁甲,善音律,懂醫理,大師讚其所學‘皆精’。至於‘有緋東來’的緋月公子,天下人皆知他是東盛國今年方立的太子齊佑,文精詩詞武通十八般,如今拜師東天女峰掌門,聽說那位有些變態的老太婆對他很關照,有時間討教討教------”

“那你與這四人比怎樣?”殷滌忽道。

“師姐將我呢?這樣吧,我給你再續一杯茶,你聽聽我對他們的評論,再來做個比較怎樣?”

“好呀!”殷滌喝幹杯中茶,坐看新茶又續。

“照夜公子,相師堂的四師中的占師,一枚銅錢定四方,極盡觀物取象、象以盡意之能,且不慕名利,是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瀟灑人物,我評他‘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可稱你意?

殷滌“嗯”了聲。

“半璧公子,南杞國治國安邦的能臣,太子軼的幕後軍師,才堪大用,有將略之能,我評他‘飛劍決浮雲,諸侯盡歸來。’可行?”

“簡兮公子,相師堂人,與我青梅竹馬,有一次我與他月下對酌,翩翩公子一式回風舞,隨月生憐影------我讚他‘千門桃與李,三千大道休。’”顧諳神情專注,似還在回憶那個對酌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