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世界真小(2 / 2)

周天聽到周鐵柱誇讚臘肉,就把剩下的最後一塊也拿了出來,讓陳嫂切了給大家嚐嚐。

陳東是行家,嚐了一口就停下,細細品味起來,緊接著又夾起一片。

吃完後,陳東連連稱讚,直誇味道獨特,追問周天做法。

“這就是我娘的手藝,在我們那兒,基本都會做。”周天有些不理解。

陳東看出周天的疑惑,親自去拿了一些自製的臘肉,讓周天品嚐。

陳東手藝不錯,自製臘肉確實也不錯,但和周天的相比,味道還是差了一些。

周天想了想,突然一拍腦門,說道:“我知道原因了!”大家都看著周天,可周天光是點頭,卻不說話了,有點兒像說書先生吊胃口。

“天哥,你快說嘛!”陳玲是個急脾氣,最先沉不住氣。

“老弟,你快說嘛,大哥我就對美食有興趣。”陳東也開始催促。

周天看眾人都是心急,也不再賣關子,說道:“我們那裏是山區,山裏……”

“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陳玲看周天搖頭晃腦的模樣,就插話打趣。

陳東瞪了一眼陳玲,陳玲就不說了,她也確實想知道。

“我們那裏世代捕獵,這臘肉是野豬肉做的。”周天接著說。

“我說呢,原來食材不一樣啊!”陳東一拍大腿,終於想明白口感差異的原因。

“大哥,你要想吃,我給我娘去信,讓人捎過來一些。”周天豪爽的性格來自周大山。

“一些不夠啊!”陳東若有所思道。

陳東發現周天和周鐵柱疑惑的表情,明白他們是納悶自己怎麼貪得無厭,接著補充說:“我是想拿野豬肉開發點特色菜品,這幾天一直發愁特色菜太少,菜價定不高。”

周天有些佩服陳東的經營頭腦和對商機的敏銳,於是說道:“不如讓別人先捎一點,您賣著試試,如果好,可以到我們那裏收點兒。省得賣不出去砸在手裏。”

陳東對周天的人品沒的說,很欣賞他豪爽的性格,但這句話聽來,陳東考慮事情很成熟穩重,對周天的感覺又好了幾分。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陳東本來隻想請客答謝一下,沒想到和周天、周鐵柱越聊越投機。

聽說周天已經和周鐵柱結義,借著酒勁,就提議三人來個桃園三結義。

周天和周鐵柱都是身在異鄉,能夠多個朋友自然高興,於是三人便立刻開始。

這可比周天和周鐵柱結拜時正式的多,有香有貢品,衝北磕頭後,周天和周鐵柱還特地給陳東敬茶。

自古,華夏就崇尚禮儀。《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

從西漢以來,為什麼《禮記》越來越受重視?因為《禮記》不僅記載了許多生活中的儀式和禮節,而且詳盡地論述了各種典禮的意義和製禮的精神,相當透徹地宣揚了儒家的禮治主義。

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意識形態影響最大的書是儒家的書。從所起作用的大小來估計,《禮記》僅次於《論語》,比肩於《孟子》,而遠遠超過《荀子》。禮儀的思想,已經潛移默化的植入華夏人心中。

果然,結拜儀式後,三人都感覺關係進了一層。

既然是自家兄弟,很多問題就已經不是問題。

周天和周鐵柱今晚就留宿在陳東餐館,明早一塊兒送周天去學校提前報到。周鐵柱以後就在飯店和陳東學手藝,正好解了陳東人手短缺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