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人工投放飼料,幫雷鳥解決覓食困難,使雷鳥在冬季不致挨餓,體質加強了,有利於抗病,這一措施無論如何也找不出錯處。問題是出在消滅雷鳥的天敵上。在生態係統中,雷鳥和它的天敵鷹、狐等的關係是被捕食和捕食之間的關係,對被捕食者雷鳥來說是如何逃避捕食者的追殺,有病的雷鳥和健康的雷鳥相比,無論在行動的靈敏性和速度上都比不上健康的雷鳥。因此先被捕食者捕捉到的大多數是體質較弱的病雷鳥,這樣鷹和狐等捕食者就起到了消滅病雷鳥,從而減少雷鳥傳染病的病源的作用,也就是所謂“清道夫”作用。人們把雷鳥的天敵消滅了,帶病的雷鳥在潛伏期間混雜在雷鳥群中,到處排糞,傳播疾病,雷鳥疾病頻頻發生,數量又哪能不減少呢?這時,挪威政府才恍然大悟,消滅天敵是導致雷鳥傳染病大發生的主要原因,他們幹了一件蠢事,於是當機立斷,馬上修改計劃,禁止捕殺雷鳥的天敵,一改捕殺受獎為受罰,同時積極地招引一些老鷹、狐和鼬等雷鳥的天敵。新的行動計劃執行之後,經過數年,雷鳥的數量果然逐步上升,恢複正常。

琴鳥的音樂天賦

琴鳥是澳洲大陸的特產,生活在澳洲東南沿海的山地叢林中。因為它的尾部形狀酷似希臘七弦豎琴,因此人稱它琴鳥和琴尾鳥。它能歌善舞,是澳洲鳥類家族中最漂亮、最討人喜歡的珍禽。琴鳥羽毛鮮豔,全身像穿了一套花衣裳。上身羽毛暗褐色;喉部和兩翅、尾巴為暗棕色;尾羽19枚,大部分栗色並鑲有黑緣。雄鳥的尾部外側有一對長達70厘米的尾羽,外翎很窄,內翎很寬,端部向左右彎曲如弓似豎琴,中央有六對細黑稀疏的尾羽披拂著,像是一把扇子。它體長80厘米,喙強而且很直,兩腳善走,喜歡棲息在危崖峭壁人跡不到的地方,以昆蟲、蟻類、草籽為主要食物。

琴鳥不但外形奇特,非常美麗,且歌喉清脆、鳴聲悅耳、響似銅鈴。沒有聽過琴鳥啼鳴的人,都以為是人在叢林中奏樂。琴鳥善於模仿,它既能模仿別的鳥叫,也會學人說話,以及馬的嘶鳴、狗的吠聲、羊的咩叫,就是鋸木頭的聲響,車輛的喇叭響,它也能逼真地學出來。動物學家的統計表明,琴鳥模仿的聲音不下數十種,鳥類、哺乳類動物和人類活動的聲音它幾乎都能學,連人們寵愛的巧嘴八哥恐怕也自歎不如。因此,琴鳥被譽為鳥中的“音樂家”是當之無愧的。除此之外,琴鳥還善舞,尤其是雄琴鳥,它外形比雌琴鳥漂亮,羽色也豔麗得多,表演能力也高明得多。特別是到了繁殖求偶季節,雄鳥更是施展才華,運用它那娓娓動聽的鳴叫和琴尾的頻頻開屏,向雌鳥求愛。求愛之前,它要為自己選擇好獻藝的舞台,清理出約一平方米的地方,然後便開始多姿多彩的美妙表演。它一會兒站在樹枝或岩石上引頸高歌,一會兒跳到地上載歌載舞,接著賣弄它那長長的古豎琴,琴尾向前倒向脊背,蓋住它的頭,好似高超的雜技演員表演倒踢紫金冠一般。除了在雌鳥麵前表演外,它還樂意給不會歌唱的園丁鳥當婚宴上的“樂隊”,為園丁鳥的新婚唱歌助興。

孔雀開屏

孔雀的老家在亞洲的南部,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孔雀,一種是印度孔雀。孔雀喜歡在溪河沿岸和林中空曠的地方活動,附近大都有農田。

雌雄孔雀在外貌上是很不相稱的。雌孔雀全身羽毛大都為灰褐色,點綴著不規則的暗色斑紋。而雄孔雀卻長得很美。它頭上長著6~7厘米的冠羽,麵部露出了金黃色和天藍色的色澤。頭、頸和胸部豐滿的綠色羽毛上,鑲嵌著黃褐色的橫紋。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裙帶般排列整齊的尾羽,每枚尾羽上都有寶藍色的眼斑依次排列,兩邊分披著華麗的小羽枝,閃耀著奪目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