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滑雪比賽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起源於挪威,又稱為跳雪。
1860年挪威德拉門地區的兩位農民在奧斯陸舉行的首屆全國滑雪比賽上表演了跳台飛躍動作,隨後成為一個獨立的體育運動項目並得到廣泛開展。首屆跳台滑雪比賽於1879年在奧斯陸舉行。跳台滑雪於1883年被列入霍爾門科倫滑雪大獎賽。19世紀末,傳入瑞典、瑞士、美國、法國、意大利和波蘭等國家。跳台滑雪比賽初期的跳台滑雪利用山坡等自然地形進行,19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土木結構的跳台。隨著空中滑翔技術的提高,新的跳台設計隨之不斷出現,跳台由出發台、助滑坡、著陸坡、緩衝區組成。1926年瑞士在格勞賓登州的蓬特雷西納建成60米級跳台,1927年又在聖莫裏茨建成70米級跳台。1925年起舉辦世界跳台滑雪錦標賽。
在裝備方麵,頭盔上有獨立的或可移動的麵罩,有的頭盔還有護顎。連體服柔韌性強,而且很輕便寬鬆,用以減少空氣阻力。滑雪靴柔韌性很好,同時能很好地保護腳踝。固定器讓選手腳後跟有足夠的自由,以便選手能夠在飛行中前傾。雪橇最寬不超過11.5厘米,要比高山滑雪使用的雪橇長,長度大概是選手身高的1.5倍。
奧運會比賽時每個國家單項限報4人,團體限報一個隊4名運動員。
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比賽
越野滑雪起源於北歐,所以又稱為北歐滑雪。據記載,1226年挪威內戰時期,兩名被稱為“樺木腿”的偵察兵,懷藏兩歲的國王哈康四世,滑雪翻越高山,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現挪威還在舉行每年一次的越野馬拉鬆滑雪賽,距離35英裏,與當年偵察兵所滑路程相同。
越野滑雪比賽路線分上坡、下坡、平地,各占全程的三分之一。單項比賽出發時,每次1人,間隔30秒,順序按抽簽決定,以到達終點的時間確定名次。接力項目比賽時,集體出發,道次按抽簽決定,以每隊隊員滑完全程的時間之和計算成績和名次。比賽分兩種類型:古典式和自由式。古典式用兩腿交替滑行,自由式用跨步滑行,而兩種比賽方式都可以采用兩腿一起滑行的方式。
在競速賽中:第一輪為計時賽,前16名選手晉級,之後是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首先穿過終點的選手獲得冠軍。
在團體競速賽中:每隊兩名選手,每名選手各三次輪流前進。半決賽分為兩組,每組10支隊,前五名晉級決賽。
在追逐賽中:集體出發,賽段分為兩部分,每部分采用不同的滑雪方式(古典式和自由式)。在兩個賽段之間,選手更換比賽裝備,但是仍然計時。首先到達終點的選手獲得冠軍。
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比賽
第一屆冬季奧運會中即列有舵雪車為正式比賽項目。雪車用金屬製成,形如小舟,車首覆有流線型罩,因此也稱為“雪地之舟”。車底前部是一對舵板,上與方向盤相接,車底後部為一對固定平行滑板。車尾裝有製動器。1883年英國人把平底雪車裝上了車板。1890年,愛好者們又製成裝有金屬舵板和製動閘的雪車,稱有舵雪車。1898年4人座有舵雪橇問世。1903年第一條人工有舵雪橇線路在聖莫裏茨建成。
1923年11月成立了國際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聯合會。初期還包括無舵雪橇運動,直至1957年無舵雪橇運動才單獨分出,另成立國際無舵雪橇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