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舞蹈的技術動作方麵評分是根據國際滑聯對短節目和自由滑中規定的跳躍、旋轉和步法動作,把每個動作評分分為七個等級,裁判則根據選手的完成情況給出單個動作的分數,然後再加起來,就是選手的技術動作的評分。每個動作都有一個固定的基礎分值,裁判根據動作的完成情況加減三分,例如完美的三周跳有7.5分的基礎分值,再加上3分,為10.5分,失誤的三周跳將從7.5分的基礎分值扣3分,為4.5分。在節目內容方麵分為六大部分,每個部分10分,最小單位為0.25分,裁判分別打出6個方麵的分數加到一起,乘以相應的係數就是選手的整體完成性分數。在12名裁判中隨機抽出9名對每個選手的表現情況打分,九名裁判中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計算7個有效分的平均分。最後裁判根據選手在短節目和自由滑比賽中的動作技術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打分,把兩部分分數相加得出選手的最後分數,由此決定最終名次。
單板滑雪
單板滑雪比賽
單板滑雪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它的產生和衝浪運動有關。單板滑雪又稱冬季的衝浪運動,單板滑雪選手用一個滑雪板而不是一雙滑雪板,利用身體和雙腳來控製方向。單板沒雪世界錦標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1998年被列入第18屆冬奧會,都靈冬奧會設男女平單板滑雪比賽行大回轉、U型池和穿越賽共6枚金牌。平行大回轉場地長936米,平均坡度18.21度,坡高290米。高度差為120-200米,三角旗門交替放置在左右,約有25個旗門,旗門間距至少8米。起點旗門為高1.10米,底座寬1.30米的兩個立柱,中間有一麵三角旗。比賽開始時,出發門自動開啟,兩名選手同時出發。選手穿越旗門瞬間,把壓力集中在腳尖上,胸部向前挺穿越,通過以後將壓力集中在腳跟上。單板滑雪的主要技術動作是左右回轉。大回轉用靴和滑雪靴相似,但更有彈性。滑板堅硬、狹窄,以利於轉向和高速滑行。比賽以滑行速度評定名次。規則規定兩次預賽成績相加排名前16位的決賽晉級,之後進行淘汰賽。16進8、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正式比賽時選手抽簽每兩人一組,在平行賽道上進行兩次預賽,第二次預賽要交換賽道。第一次比賽中落後的選手延遲出發,延遲的時間為第一次比賽落後的時間。第二次比賽中率先抵達終點的選手取勝。
高山滑雪比賽
高山滑雪
北歐的阿爾卑斯地區是高山滑雪的發源地,故又稱為阿爾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基礎上逐步形成的。1850年挪威的泰勒馬克郡在高山滑雪中出現了改變方向和停止滑行的旋轉動作。1868年挪威滑雪運動奠基人諾德海姆等人在奧斯陸滑雪大會上表演了側滑和S形快速降下技術。1890年奧地利的茨達爾斯基發明適合阿爾卑斯山地區特點的短滑雪板及滑行技術,到1905年他又在維也納南部的利林費爾德進行了高山滑雪史上第一次回轉障礙降下表演。1907年世界上第一個高山滑雪組織阿爾卑斯滑雪俱樂部在英國創立。1910年奧地利的比爾格裏上校組織了具有軍事性質的高山滑雪學校,第一個采用深蹲姿勢持雙杖快速下降、製動轉彎的滑法。1921年在瑞士英國的倫恩組織了高山滑雪史上的首次回轉和速降比賽。高山滑雪錦標賽於1931年舉辦。1936年起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自由式滑雪
自由式滑雪比賽
自由式滑雪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是在高山滑雪基礎上發展而成。1971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舉行世界上第一次正式的自由式滑雪比賽。1975年起舉辦了世界杯自由式滑雪賽。1986年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蒂恩鎮舉行了首屆自由式滑雪錦標賽。於1992年起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設男、女空中技巧和男、女雪上技巧。
自由式滑雪的空中技巧開始於20世初。1928年美國卡爾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穿著滑雪板完成雪上空翻動作的運動員。1958年瑞士滑雪教練費尤雷爾在滑跳中完成空翻和轉體動作。在技術動作方麵分為向前空翻和向後空翻,向後空翻可以完成高難度的旋轉和轉體動作。空中技巧運動員使用的滑雪板男子不短於1.90米,女子不短於1.80米。場地由出發區、助滑坡一般長55米,坡度在20-25度之間、過渡區一、跳台高度在2.6米到4米之間,坡度在55-65度之間,按試跳情況而定、過渡區二、著陸坡,一般長30米,坡度37度,通常鋪有刨花,用來幫助選手判斷落地點和終點區組成。比賽時選手們可以通過助滑道兩旁的標旗調整跳躍前的動作,每人試跳兩次。七名裁判員中5名裁判打起跳分和完成分,每一跳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其餘三個分數相加。2名裁判打落地分,取兩名裁判打的平均分,然後乘以3。這兩項相加再乘以動作難度係數,即指一次試跳的得分,兩次試跳得分相加,按得分多少排次。空中技巧的賽製為資格賽前12名選手進入決賽,決賽進行兩跳,資格賽成績不帶入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