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維吾爾族醫學(1)(3 / 3)

拜德熱丁·蘇皮阿訇是18、19世紀喀什噶裏地區最著名的醫學家之一。1832年生於喀什噶裏五代行醫的家庭。他學識淵博,精通阿拉伯語和波斯語,1864年被任為宮廷禦醫。1872年寫成《驗方鎖要》(西伯依庫魯甫)一書,至今仍為維醫學的重要文獻。

馬吾拉吉·胡賽音汗·太吉力也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和詩人,1894年生於葉城縣一醫生的家庭。在葉城縣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並創辦了學校,用察合台文、波斯語、阿拉伯語寫過抒情詩。他著重從事心髒病、肺病以及用蛇肉和蛇毒治療螃蟹病(癌症)的研究。他寫了很多科學著作和醫學著作,其中《太吉力之課》在喀什噶裏出版,還有許多醫學手抄本至今在民間流傳。他在其創辦的學校中教授出許多學生,很多人成為發展現代維醫學的骨幹。

四、近代

自西洋醫學傳入後,維醫和中醫一樣,也曾受到排擠、歧視甚至被取消。但在個別地方仍有維醫開設簡易的家庭病床,如吐魯番吐峪溝村托乎提·尼牙孜醫生,一麵接納遠地病人,一麵教授生徒。當時,莎車、庫車、於闐等地,也像葉城太吉力經文學校一樣,在開設天文、地理、數學和經文等課程的同時,還開設維醫藥課程。完成5~10年的學業後,願意從事醫學的學生被留下來,經過臨床考查合格後,被準許行醫。如優素甫·阿吉·喀什噶裏,在當時經文學校獲得初級教育後,又在喀什王家學堂學習阿拉伯、波斯語文和宗教知識,後又跟隨吐魯番名醫木伊丁·阿訇學習醫藥知識,不到30歲已成為出色的醫生。他長期在喀什從事維醫工作,但畢竟勢單力薄,難以改變維醫所處的衰微的境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維醫獲得了新生。

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中醫政策的指引下,維醫學的寶貴遺產得到發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陸續興辦了30多所維吾爾醫醫院,一般醫院中都開設維醫專科,還成立了新疆維吾爾醫專科學校和新疆維吾爾醫研究室,以開展維醫醫療、教育和科研工作。

許多有名望的維醫被授予學術職稱,政府鼓勵他們帶徒弟,著書立說,總結經驗。在科研方麵,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治療糖尿病、白癜風、胃潰瘍、冠心病等疾病以及藥品劑型改革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許多已故著名維醫的學術著作得到整理出版,如優素甫·阿吉的《小醫典》(卡農且)、吐爾迪·買買提的《維吾爾醫治療手冊》、吐爾迪·阿吉的《維吾爾醫處方彙編》《維吾爾醫常用藥材》《維吾爾常用複方製劑手冊》《維吾爾醫常識》等維吾爾醫藥書籍,此外組織編寫出版了維醫各科大專教材十多種。《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學》分卷的編纂出版,是維醫學發展的新的裏程碑。

基礎理論

一、四大物質學說

又稱四要素學說。它是古代維吾爾族的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也是維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維吾爾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通過對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觀察、體驗,認識到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物質——火、氣、水、土,影響和製約著萬物的生、長、盛、衰。

1.火(太陽)

位在高處,量為最輕,稀而無色,能發熱。以升為特點,在一年四季、一日晝夜中,調節天地寒熱,能給萬物熱量,使萬物分解、成熟,能熔解或改變堅硬物質,能調節水、土之寒,使萬物成色。屬性為幹熱。

2.氣(空氣、風)

位於水火之間,量比火重,比水輕,因此在火之下,水之上。以動為特點,能調節太陽對水、土的強烈影響,填補空間,無孔不入,促進物質代謝,在萬物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屬性為濕熱。

3.水

位於土之上。量比土輕、比氣重,以流為特點,在所有生物的活動中,輸送和溶解所需要的營養,防止萬物由於太陽(熱)的影響而被分化、腐蝕,通過各種渠道排泄萬物所產生的廢物。屬性為濕寒。

4.土

位於水之下。量為最重,以靜(沉)為特點,能保持萬物的形狀,提供生存場麵,保存營養物,調節水所引起的過濕和火所引起的過熱,從而保持平衡;還能對有些物質起到分解加工的作用。屬性為幹寒。